2025年8月28日上午10时,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首批门票将正式面向公众销售。这一历史性时刻不仅标志着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全运会进入倒计时,更以“一个平台,三地购票”的创新模式和亲民票价政策,展现了体育赛事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以下从票务政策、销售安排、文化特色及社会意义等多角度展开分析。

一、票务政策:普惠与限购并重,凸显全运惠民
- 票价分级,覆盖多元需求
十五运会门票分为9档,最低30元,最高800元,其中100元以下的低价票占比超50%,100-300元中档票占30%,500-800元的高价票仅占20%。残特奥会票价更低,5档票价区间为5-50元。这种阶梯式定价既保障了普通观众的参与机会,也满足了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体现了“全运惠民”的核心理念。 - 限购政策保障公平性
为防止热门赛事门票被垄断,组委会实施差异化限购:热门项目(如篮球、乒乓球等)每单限购3张,普通项目限购6张。澳门赛区还特别优化交通接驳,增设临时巴士和轻轨班次,确保观众便捷观赛。 - 无障碍服务与公益属性
场馆设置爱心坐席,为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便利;残特奥会部分门票拟启动公益计划,仅作为入场凭证使用,强化赛事的社会价值。
二、销售安排:多渠道覆盖,分阶段释放
- “一个平台,三地购票”的创新模式
官方票务平台整合粤港澳三地资源,境内外观众可通过同一平台购买三地赛事门票,支持微信、支付宝、数字人民币及国际信用卡支付。这种协同机制是历届全运会首次尝试,呼应了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战略。 - 分阶段销售与多渠道布局
- 首批开售项目(8月28日):包括足球、体操、射击等17个项目,覆盖广州、深圳、香港等8个城市,可售门票约70万张。
- 后续销售:按赛事时间分批次上架,公众需提前在官网或小程序实名注册。
- 购票渠道:官方网站( https://ticket.baygames.cn )、小程序、线下代售点(8月28日开放)、线上代售渠道(8月31日启动)及赛前2日开放场馆售票亭。旅行社还将推出“门票+交通+住宿”的体旅套餐,结合“港车北上”政策提升观赛体验。
三、文化特色:票面设计融合湾区元素
首批发布的票面以粤港澳三地场馆为设计核心,采用素描手法勾勒建筑轮廓,叠加主视觉三色渐变,象征湾区文化交融。每座承办城市拥有专属票面版式,随机分配至不同项目,这一创意为历届赛会首创。例如,澳门赛区的门票可能融入葡式建筑风格,广州票面则突出“小蛮腰”等地标,通过艺术传递地域特色与体育精神。
四、社会意义:体育盛事推动区域协同
- 经济与文旅拉动
超500万张可售票的规模远超往届,预计将带动三地餐饮、住宿、旅游等消费增长。澳门赛区通过乒乓球、女排等热门项目吸引游客,进一步激活“体育+旅游”经济。 - 全民参与与区域融合
实名制购票(“一票一证”)既保障安全,也鼓励家庭观赛;三地联合售票机制打破地域壁垒,强化“湾区一家亲”的认同感。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票务工作以创新技术为支撑、以惠民政策为导向,既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能力,也为未来大型赛事的组织提供了范本。从30元的亲民票价到三地互联的购票平台,从限购保障到无障碍服务,这场体育盛宴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邀请全民共享全运精彩。随着更多票面设计和赛事信息的陆续公布,公众的期待值将持续升温,而8月28日的首批售票,必将成为这场盛会的第一波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