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性产品问世:从预热到发布
2025年8月25日,英伟达正式发布了备受期待的”机器人大脑”——Jetson Thor开发者套件和量产级模组,这一消息在全球科技界引发强烈反响。此前一天,英伟达机器人账号在社交平台发布的预热推文已经吊足了业界胃口,那个带有黄仁勋签名”好好享受!”的黑色礼盒图片,暗示着一场技术革命的到来[用户消息]。这款基于Blackwell架构的机器人计算机平台,不仅标志着边缘计算能力的质的飞跃,更预示着物理AI与通用机器人时代即将到来。

Jetson Thor的命名源自北欧神话中的雷神索尔(Thor),象征着其拥有的雷霆般强大计算性能与推动行业变革的力量。这一命名延续了英伟达使用神话人物命名产品的传统,也彰显了公司对这款产品寄予的厚望。作为专为物理AI和人形机器人设计的计算平台,Jetson Thor从2024年3月首次发布概念到2025年8月商业化落地,仅用不到一年半时间,展现了英伟达在机器人计算领域惊人的技术迭代速度。
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将Jetson Thor称为”推动物理AI和通用机器人时代的终极超级计算机”。这一评价绝非虚言,因为Jetson Thor确实在AI算力、能效比和实时推理能力等方面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为人形机器人和各类智能体与物理世界交互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基础。
性能飞跃:Blackwell架构带来的算力革命
Jetson Thor最引人注目的特点莫过于其惊人的性能提升。这款基于英伟达最新Blackwell架构GPU打造的计算平台,配备了128GB LPDDR5X内存,AI算力高达2070 FP4 TFLOPS(每秒万亿次浮点运算),较2023年推出的上一代产品Jetson Orin提升了7.5倍,能效比更是前代的3.5倍。在FP8标准下,其单颗AI算力达到1035TFLOPS,内存带宽高达每秒273GB,支持每秒100Gbit的以太网连接。
如此巨大的性能飞跃源自多项技术创新:
- Blackwell架构GPU:集成2560个CUDA核心与96颗第五代Tensor核心,支持FP4稀疏计算格式,专为加速生成式AI和大型Transformer模型优化
- 强大的计算中枢:14核Arm Neoverse-V3AE CPU与128GB大内存组合,可在40W至130W功耗范围内灵活配置,满足从工业机械臂到高动态人形机器人的全场景需求
- 多实例GPU(MIG)技术:允许将单个GPU硬件分区,同时运行运动控制等功能安全任务与AI交互应用,实现计算资源的高效利用
表:Jetson Thor与前代产品Jetson Orin的关键性能对比
性能指标 | Jetson Thor | Jetson Orin | 提升倍数 |
---|---|---|---|
AI算力(FP4) | 2070 TFLOPS | 约275 TFLOPS | 7.5倍 |
内存容量 | 128GB LPDDR5X | 64GB | 2倍 |
内存带宽 | 273GB/s | 204GB/s | 1.34倍 |
CPU核心数 | 14核Arm Neoverse-V3AE | 12核Arm Cortex-A78AE | – |
能效比(AI算力/功耗) | 约15.9 TFLOPS/W | 约4.5 TFLOPS/W | 3.5倍 |
这种性能跃升的实际意义非常重大。据实测数据显示,在并行处理16个传感器输入时,运行Llama 3B和Qwen 2.5 VL 3B等生成式AI模型,Jetson Thor生成第一个token的时间在200毫秒内,后续每秒可输出超25个token,响应速度较前代显著提升。这样的速度已经能够支撑实时人机对话,为机器人与人类的自然交互提供了有力保障。
英伟达机器人与边缘计算副总裁Deepu Talla指出:”如果要构建人形机器人或自动驾驶车辆应用,Orin的性能已显不足。我们许多客户此前需使用2-4个甚至更多Orin来满足需求,而现在,一颗Thor即可轻松胜任。”这一评价充分说明了Jetson Thor的性能提升对机器人行业的重要意义。
技术架构创新:重新定义边缘计算标准
Jetson Thor的技术突破主要体现在三大维度,共同构成了其作为”机器人大脑”的核心竞争力。
边缘端生成式AI的实时推理能力
Jetson Thor支持Llama、Gemini、Qwen等主流大语言模型及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LA),实现了复杂环境下的多模态交互。该平台专为生成式推理模型打造,可支持由大型transformer模型、视觉语言模型驱动的下一代物理AI智能体在边缘端实时运行,最大限度减少对云端依赖。
这一能力对于实现黄仁勋所预言的”具身智能”至关重要。具身智能是指能够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智能系统,而Jetson Thor正是为这类系统提供了必要的计算基础[用户消息]。通过实时运行复杂的生成式AI模型,搭载Jetson Thor的机器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响应周围环境,实现更自然的人机交互。
多传感器融合处理效率
Jetson Thor通过Holoscan传感器桥接技术与4组25 GbE高速网络接口,能够同步处理激光雷达、摄像头等数据,延迟低于10毫秒。其高速传感器处理能力得益于专用的摄像头卸载引擎和优化的数据流管道,可提取高速传感器数据以实现实时性能。
这一特性解决了机器人开发中的关键挑战——实时处理来自多种传感器的海量数据。在动态的真实环境中,机器人需要同时处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传感器信息,并做出即时反应。Jetson Thor的高效传感器融合能力使得这类复杂任务成为可能。
全栈开发工具链整合
Jetson Thor深度集成Isaac机器人平台与GR00T基础模型,提供从数字孪生训练到边缘部署的端到端解决方案。英伟达构建了完整的软件生态系统,包括用于机器人仿真开发的Isaac、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Isaac GR00T、视觉AI平台Metropolis和实时传感器处理平台Holoscan。
这种全栈支持极大地降低了机器人开发的门槛和成本。开发者可以专注于算法和应用开发,而无需担心底层硬件优化和软件兼容性问题。同时,云到边缘的无缝集成也使得模型训练和部署更加高效,加速了机器人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应用场景拓展:从工业到服务的全方位变革
Jetson Thor的应用边界正快速扩展至智能制造、物流、医疗、农业等关键领域,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和高效的能源利用使其成为各类机器人应用的理想选择。
工业与制造领域
在工业场景中,银河通用基于Jetson Thor开发的Galbot G1机器人,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医药分拣赛中实现9种药品零失误分拣,处理效率达4分25秒/批次,较传统方案提升5倍。该机器人已在北京多家药店常态化运行,日均处理5000种药品,差错率趋近于零。这一案例展示了Jetson Thor在高精度、高效率工业应用中的巨大潜力。
卡特彼勒CEO Joe Creed表示:”随着自主机器在客户运营中处理更复杂的任务,边缘计算对于实时决策至关重要。Jetson Thor提供了我们开发和部署未来建筑和采矿设备所需的人工智能性能,提高了精度,减少了浪费,提高了全球客户的安全性。”这预示着Jetson Thor将在重工业和危险作业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人形机器人发展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Jetson Thor正推动这一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宇树科技将Jetson Thor集成于最新四足机器人,通过实时环境感知与路径规划算法,实现复杂地形自主导航与动态避障。Figure创始人兼CEO Brett Adcock指出:”有能力的人形机器人的开发取决于我们直接在机器人上运行强大的人工智能模型的能力,从而实现实时学习和交互。Jetson Thor的服务器级性能在紧凑和节能的设计中实现,使我们能够部署大规模的生成人工智能模型,使我们的人形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的非结构化环境中感知、推理和行动。”
医疗与手术辅助
在医疗领域,Jetson Thor也展现出革命性的应用前景。联影医疗基于Jetson Thor开发的辅助系统,可同步分析医学影像与手术器械数据,将穿刺精度提升至0.3毫米。这一突破性进展意味着未来手术机器人能够执行更加精密和复杂的手术操作,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安全性。
物流与仓储管理
物流领域是Jetson Thor另一个重要应用场景。亚马逊机器人首席技术官Tye Brady表示:”物流机器人的未来取决于部署越来越智能和自主的系统的能力。Jetson Thor提供了开发和扩展下一代人工智能机器人所需的计算能力和能效,这些机器人可以在动态的现实世界环境中安全有效地运行,改变我们在全球范围内移动和管理货物的方式。”
Jetson Thor还被应用于亚马逊物流机器人的仓储路径优化、波士顿动力Atlas机器人的动态平衡控制等前沿场景。这些应用案例共同展示了Jetson Thor在提升机器人智能化水平和自主能力方面的关键作用。
生态系统与市场反响:行业巨头争相采用
Jetson Thor的发布不仅是一项产品更新,更是对整个机器人生态系统的一次重大升级。自2014年推出以来,英伟达Jetson平台已吸引超过200万开发者和150余家传感器合作伙伴,7000余家企业基于Jetson Orin完成边缘AI部署。Jetson Thor的出现将进一步扩大这一生态系统,推动机器人技术向更广泛的应用领域渗透。
市场对Jetson Thor的反应异常热烈。开发者套件(3499美元)与量产模块(批量采购单价2999美元)甫一上市,即获优必选、银河通用、众擎机器人等中国企业首批订单。宇树科技CEO王兴兴表示:”Jetson Thor带来了计算能力的巨大飞跃,赋予机器人更强的敏捷性、更快决策和更高自主水平,对实现真实世界中的导航与交互至关重要。”银河通用创始人王鹤则透露:”采用Jetson Thor后,我们的G1 Premium在运动速度和动作流畅性方面已取得显著提升,我们渴望在VLA大型模型中释放更强大的潜力。”
行业分析机构Gartner预测,到2028年,搭载Jetson Thor的机器人将占据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35%的份额,推动物理AI相关产值突破千亿美元。这一预测反映了市场对Jetson Thor及其代表的物理AI技术前景的强烈信心。
资本市场同样对Jetson Thor的商业前景充满期待。消息公布当日,英伟达股价最高上涨2.14%,收盘涨幅1.02%,市值突破1.2万亿美元。这一市场反应表明,投资者将Jetson Thor视为英伟达在AI计算领域领导地位的又一证明,也是公司未来增长的重要动力。
战略布局:英伟达的机器人野心
Jetson Thor的发布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英伟达在机器人领域长期战略布局的关键一环。黄仁勋曾明确表示:”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将是具身智能,即能够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智能系统。”[用户消息]这一判断指引着英伟达在机器人技术上的投入方向。
为了抢占机器人机遇,英伟达采取了多管齐下的策略:
- 技术投资:自2014年以来已推出多款新型机器人芯片,持续迭代Jetson系列产品[用户消息]
- 软件生态建设:开发了包括Isaac机器人平台、GR00T基础模型等在内的全套软件工具链[用户消息]
- 产业合作:投资人形机器人公司,与Agility Robotics、Amazon Robotics、Boston Dynamics等行业领导者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 业务整合:将汽车与机器人部门归入同一业务板块,实现技术协同和资源共享[用户消息]
这些战略举措已经初见成效。虽然目前机器人业务在英伟达整体业务中仅占总营收约1%,但该业务增长势头迅猛。2025年5月,包含机器人业务的板块公布季度销售额为5.67亿美元,同比增长72%[用户消息]。这表明机器人正成为英伟达越来越重要的增长点。
英伟达机器人与边缘人工智能副总裁迪普·塔拉(Deepu Talla)表示:”我们不生产机器人,也不制造汽车,但我们通过基础设施计算机及相关软件,为整个行业提供支持。”[用户消息]这句话精准概括了英伟达在机器人领域的定位和商业模式——不做终端产品,而是通过提供核心计算平台和软件工具,赋能整个机器人产业。
未来展望:物理AI时代的曙光
Jetson Thor的发布标志着机器人技术发展进入新阶段,其影响将远超单一产品范畴,可能重塑多个行业的格局。从短期来看,Jetson Thor将首先在工业自动化、物流仓储等相对结构化的环境中得到广泛应用。从中期来看,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成熟,Jetson Thor有望成为这类复杂系统的标准计算平台。从长期来看,Jetson Thor代表的边缘AI计算能力可能催生出全新的机器人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式。
黄仁勋将Jetson Thor称为”推动物理AI与通用机器人时代真正到来”的超级计算机,这一愿景正在逐步变为现实。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开发者采用Jetson Thor平台,我们可以预见一个机器人与物理世界深度交互的新时代正在到来。在这个新时代中,机器人将不再局限于简单的重复性任务,而是能够理解复杂环境、做出智能决策、与人类自然协作,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伙伴。
从Jetson Thor的技术特性和应用案例中,我们已经能够瞥见这一未来的雏形。无论是在精确的工业分拣、复杂的医疗手术,还是在动态的物流仓储、挑战性的人形机器人运动中,Jetson Thor都展现出了赋能机器人实现更高水平智能和自主性的能力。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物理AI与通用机器人的时代正在我们眼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