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寻画记|大足隆平五彩田园:五千亩稻浪里的诗意与远方

七月的重庆,蝉鸣裹着暑气在枝头跳跃,可在大足区拾万镇的乡野间,却藏着一处清凉的诗境。今日(7月22日),随着最后一垄彩色水稻完成”点睛”,备受期待的隆平五彩田园年度巨幅田园画终于掀开面纱——五百余亩由紫、红、黄、绿、白五色水稻编织的”大地画卷”,在晨风中舒展身姿,从山巅俯瞰,宛如打翻了调色盘的童话世界,瞬间点燃了全城的打卡热情。

从地面到云端:一场跨越视角的视觉盛宴

沿着蜿蜒的乡道驶入拾万镇,远远便能望见一片斑斓的”色块”在绿野中浮动。待车辆停在观景台下,仰头望去,三十米高的”一粒米”造型观景台如同一柄银梭,将天地间的风景穿成串——这便是今年新修的”稻米之眼”,专为俯瞰田园画而生的绝佳视角。

站在观景台上极目远眺,眼前的画面逐渐清晰:左侧,一位银发老者侧身坐于田埂,膝上横放一把小提琴,琴弓微扬,仿佛下一秒便会流淌出悠扬的旋律;右侧,层叠的山形轮廓间,大足石刻的经典”牧牛图”跃然眼前,石牛低头啃草的憨态、牧童挥鞭的俏皮,连衣袂的褶皱都被水稻的色彩精准勾勒;而最中央的位置,重庆的地标建筑来福士”水晶连廊”以剪影形式呈现,流线型的轮廓与稻田的自然曲线相映成趣,现代都市的繁华与乡野的静谧在此刻完成了奇妙的对话。

凑近细看,五色水稻的”笔触”粗中有细:紫色水稻如烟霞漫卷,从画幅顶端倾泻而下;红色似火焰跃动,在田垄间勾勒出热情的边框;明黄若金箔铺陈,为整幅画添了几分明亮;翠绿像春水漾波,模拟着稻苗的生机;乳白若云絮轻飘,在空白处调和着色彩的浓度。风过处,稻浪起伏,那些原本静止的图案竟”活”了过来——小提琴手的身影随着稻穗摇晃,仿佛正在稻田间举办一场露天音乐会;石牛甩动着尾巴,惊起几只白鹭,扑棱棱掠过稻田上空。

“太震撼了!”带着全家从渝中区赶来的李女士举着手机,镜头从观景台一路扫到田垄边,”我家孩子刚上小学,课本里学过袁隆平爷爷,今天居然能在大地上’见到’他拉小提琴的样子,比任何课本都生动!”说话间,她的小孙子挣脱怀抱,追着一只蝴蝶跑向稻田,踩出一串歪歪扭扭的小脚印,倒像是给这幅大地画添了枚童趣的印章。

一粒米里的山河:大地艺术背后的文化密码

这场视觉盛宴的背后,是隆平五彩田园对”农耕文明”的深度解码。作为全国唯一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命名的农旅融合景区,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镌刻着对粮食的敬畏、对土地的深情。

“今年的主题是’人间小满,天下大足’,我们想用五幅稻田画讲述三重故事。”景区负责人张敏站在观景台旁,手指向远处的稻田,”左侧的袁隆平院士形象,是我们对他的永恒怀念——他不仅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更让我们懂得,每一寸土地都值得被温柔以待;中间的重庆来福士,象征着新时代的建设者精神,就像袁爷爷当年在田间地头的坚守,都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右侧的大足石刻,则是我们的’根’——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石刻里的生活场景、人文精神,本就与农耕文明一脉相承。”

事实上,隆平五彩田园的”大地艺术”传统已延续多年。从2019年首次用彩色水稻绘制”袁隆平头像”,到2021年的”丰收中国”,再到2023年的”二十四节气”,每一年的稻田画都紧扣时代脉搏,又深深扎根乡土。如今,这里已形成”春赏花、秋观稻”的特色体系——春季,千亩油菜花海与青苗交织成金色的海洋;秋季,彩色水稻渐次成熟,将大地染成调色盘;而贯穿全年的稻虾共作、蔬菜采摘、农耕研学等活动,更让”农旅融合”从概念变成了可触摸的生活。

从观景到沉浸:一场关于”慢生活”的实验

如果说稻田画是隆平五彩田园的”视觉名片”,那么藏在稻田里的配套设施,则让这场旅行有了更丰富的维度。沿着木质栈道往稻田深处走,稻小米乐园的彩色滑梯、稻草迷宫、农耕体验区便逐一闯入视野——孩子们在”水稻的一生”科普馆里,通过AR技术观察种子如何发芽、抽穗;家长们则在”共享农庄”认领了一方小田,周末带着孩子来除草、施肥,亲手种下的蔬菜,月底就能端上自家的餐桌。

最让人惊喜的是”谷雨清舍”民宿。白墙黛瓦的建筑隐于稻田之中,推开窗便是无边的绿浪,夜晚躺在榻上,能听见虫鸣与蛙声的二重奏。”我们不想做那种过度商业化的民宿。”管家小周介绍,”客人可以跟着农民伯伯学插秧,可以在稻田边喝下午茶,也可以在夜晚参加’稻田音乐会’——没有舞台,没有聚光灯,只有虫鸣、风声和手风琴的旋律。”

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隆平五彩田园超越了传统景区的范畴。它不仅是一处打卡地,更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桥梁:城市居民在这里找回了对自然的感知,乡村居民则通过旅游增加了收入。据拾万镇镇长介绍,仅今年上半年,景区已接待游客28万人次,带动周边500余户村民增收,其中不少曾经的”留守老人”,如今成了景区的”稻田向导”,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土地的故事。

大地的诗,未完待续

暮色渐浓时,夕阳为稻田镀上一层金红。观景台上的游客渐渐散去,只有几位摄影爱好者仍架着相机,等待着”黄金时刻”的到来。田埂边,几位农民正弯腰查看水稻的长势,他们的脸上挂着汗珠,却难掩笑意:”看着这些稻子长得好,比啥都高兴。等秋天收稻子的时候,游客更多,咱的日子也更红火!”

从一片普通的稻田,到全国闻名的”大地美术馆”;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到多元的农旅融合模式——隆平五彩田园的变化,正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它用五色水稻作笔,以乡土文化为墨,在大地上书写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新故事,也用最质朴的方式告诉人们:最美的风景,不在远方,而在脚下的土地里;最动人的诗,不在纸页间,而在农民的汗水里、游客的笑脸上。

这个夏天,不妨暂别城市的喧嚣,来隆平五彩田园吧。站在”一粒米”观景台上,看彩色水稻勾勒山河,听稻浪轻吟浅唱,你会懂得:所谓”人间烟火”,不过是土地给予的馈赠;所谓”诗与远方”,原是乡土里生长出的希望。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