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本是旅拍旺季,厦门环岛路的海滩上却少了铂爵旅拍团队的身影。这个曾以 “想去哪拍就去哪拍” 的广告响彻全国的品牌,近日因 “欠薪失联”“退款无门” 的消息被推上风口浪尖。7 月 19 日,铂爵旅拍官方发布的《郑重声明》承认 “婚纱旅拍业务亏损严重,关停部分门店”,但这并未平息消费者的担忧 —— 截至发稿,仍有上千名已付款未拍摄的客户在维权群里等待退款,而被欠薪的员工们则在社交媒体上晒出劳动合同,控诉 “半年工资未发”。这场危机并非孤例,韩国艺匠、唯一旅拍等曾经的网红品牌接连 “暴雷”,揭开了旅拍行业光鲜外表下的生存困局。

一、铂爵的 “急刹车”:从扩张神话到收缩求生
铂爵旅拍的坠落速度令人唏嘘。作为总部位于厦门的知名品牌,它曾以 “覆盖全球 112 国”“中高端一站式蜜月旅拍” 为卖点,通过明星代言、综艺冠名迅速占领市场。巅峰时期,其在三亚、丽江、大理等热门目的地的门店日均接待客户超 200 组,客单价普遍在 1.5 万 – 3 万元。但这份光鲜背后,是持续多年的 “赔本赚吆喝”。
7 月 18 日,一份《关于婚纱旅拍业务放假的告知书》在网络流传,内容显示:自 7 月 11 日至 10 月 31 日,旅拍业务线放 “淡季假”,仅保留跟拍、写真业务;公司正对接战略投资者,融资到位后将 “优先补发欠薪,年底前结清”。员工对这份声明普遍质疑,一位厦门总部的摄影师告诉记者:“去年就开始拖欠工资,说是‘资金周转’,现在直接放假,其实就是变相裁员。”
消费者的遭遇更为棘手。北京的王女士 2024 年 10 月支付了 2.8 万元婚纱旅拍全款,约定 2025 年 6 月拍摄,却在出发前一周被通知 “门店关停,无法履约”。客服起初承诺 “30 天内退款”,后来电话无人接听,线上客服仅回复 “排队处理”。据黑猫投诉平台数据,2025 年以来关于铂爵旅拍的投诉超 5000 条,核心问题集中在 “定金不退”“虚假宣传”“售后失联”,其中近三成涉及 “已付款未拍摄”。
工商信息显示,铂爵旅拍关联公司已被冻结股权超 3254 万元,列为被执行人,其控制的 40 家企业中 16 家已注销。厦门市翔安区市场监管局证实,该公司 “处于停业状态,现场无业务开展”。曾经的扩张神话,如今只剩下收缩的残局。
二、行业 “暴雷” 潮:网红品牌的相似结局
铂爵旅拍的困境并非个案。近年来,旅拍行业掀起 “暴雷” 潮,韩国艺匠、唯一旅拍等品牌的结局惊人相似。

韩国艺匠的坠落颇具代表性。这个 2008 年起源于韩国釜山的品牌,曾以 “韩式精致” 风靡中国,签约杨紫、冠名《Running Man》,客单价高达 5 万元。2024 年 7 月,其突然声明 “关闭二三线城市门店,仅保留北上广深苏杭六城业务”。但消费者很快发现,即便是 “保留城市”,也出现 “无法预约、退款无门” 的情况。上海的李女士 2023 年购买的 9480 元套餐,因 “个人原因” 申请退款被拒,如今客服电话已成空号。工商信息显示,其关联公司两度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员工爆料 “2024 年 7 月起欠薪至今”。更隐蔽的是,有网友发现该品牌 “换名运营”,继续通过直播间销售低价套餐,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唯一旅拍的结局更为惨烈。这个从婚纱摄影转型的品牌,曾靠明星代言和 “海岛旅拍” 概念走红,2023 年突然被曝 “资金链断裂”,消费者交了定金却联系不上工作人员。上海宝山区市场监管局透露,当时收到的投诉 “每天超百条”,企业 “已停运,准备纳入异常名录”。其关联公司被执行总金额达 6301 万元,四度列入经营异常。
这些品牌的共同点耐人寻味:均以 “高端定制” 为卖点,依赖预收款模式扩张,最终因现金流断裂崩盘。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分析:“婚拍客单价高,但固定成本(门店、人工、营销)也高。结婚率下降叠加消费降级,市场萎缩,高成本模式难以为继。”
三、生存困局:高成本、内卷与信任危机
旅拍行业的困境,本质是 “高期望” 与 “低韧性” 的矛盾。从泉州簪花到 “傣族公主”,年轻人对 “出片” 的热衷催生了千亿市场,但快速扩张中积累的问题正在集中爆发。
同质化竞争是首因。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存旅拍企业 6341 家,超七成成立不足 3 年。在丽江、大理等目的地,百米内可能有数十家旅拍店,套餐内容高度相似:“999 元含 3 套服装、10 张精修、景点门票”。为争夺客源,商家陷入价格战,有从业者透露:“新疆旅拍从 3 万降到 2 万,丽江甚至有‘199 元拍全天’的套餐,根本不赚钱,全靠‘后期加钱’(如精修加片、升级服装)盈利。”
成本高企挤压利润。旅拍的核心成本包括:线上投流(抖音、小红书推广占营收 15%-20%)、线下房租(热门景区门店月租超 10 万元)、人工(摄影师月薪 8000-1.5 万元)、耗材(服装、化妆品)。而预收款模式的隐患在于,资金易被挪用至扩张或营销,一旦新客减少,现金流立刻断裂。“就像拆东墙补西墙,” 一位大理的工作室老板坦言,“只要有 10% 的客户退款,就可能撑不下去。”
消费需求变化加剧冲击。结婚率下降直接影响婚纱旅拍市场,2024 年全国结婚登记数同比下降 8.5%,婚拍需求随之萎缩。同时,年轻人更倾向 “轻旅拍”:用手机自拍、找独立摄影师(单价 300-500 元),而非动辄上万元的品牌套餐。“现在小红书上全是‘旅拍避坑’攻略,消费者越来越理性,” 上述老板说,“我们去年客单价降了 20%,还没以前好做。”
四、破局之路:从 “重扩张” 到 “轻生存”
行业寒冬中,一些微小的变化正在发生。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认为,未来旅拍行业可能 “向小而美转型”:“大公司固定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弱;小工作室灵活,能控制成本,反而可能存活。”
在丽江,摄影师小林 2024 年从某连锁品牌离职,和化妆师妻子成立工作室,专注 “小众路线”。他们不投流,靠老客户推荐接单,客单价 8000 元,比品牌店低一半,但净利润更高。“我们只接‘一对一’,提前和客户沟通风格,不用套路加钱,反而回头客多。”
对消费者而言,规避风险需注意三点:选择 “无理由退款” 条款的商家,避免一次性支付全款;优先本地工作室(而非连锁品牌),实地考察后再下单;保留合同、聊天记录等证据,遇纠纷及时向 12315 或旅游监管部门投诉。
铂爵旅拍的声明中说 “优化经营模式”,但行业的真正优化,或许需要更彻底的反思:当旅拍从 “记录美好” 变成 “资本游戏”,失去的不仅是消费者的信任,更是行业存在的意义。正如那位丽江的工作室老板所说:“拍的是照片,做的是人心。忘了这点,再大的品牌也会倒下。”
这场旅拍行业的阵痛,或许是一次 “刮骨疗毒”—— 淘汰浮躁的扩张者,留下真正用心的从业者,才能让 “旅拍” 回归 “旅行 + 摄影” 的初心,在光影中留住更多人的美好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