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梦想的入口,从来不会轻易开启
篮网双向合同仅剩最后一席,曾凡博将与其他竞争者共同角逐这份通往NBA的宝贵机会。
2025年9月4日,NBA篮网队的阵容调整再度引发关注。据知名记者Michael Scotto报道,篮网已与前锋EJ-利德尔签下一份双向合同,同时另一名双向合同球员卡姆-艾蒂安也已确定留队。这意味着篮网的三个双向合同名额仅剩最后一席,而中国球员曾凡博,将与其他竞争者共同角逐这个通往NBA的宝贵机会。

一、双向合同:NBA边缘球员的“生存游戏”
双向合同是NBA为平衡发展联盟与顶级联赛人才流动而设计的特殊合约。签订此类合同的球员既可效力NBA球队,也可为发展联盟附属球队征战,但NBA出场时间受限(最多90天)。对于未入选正式名单的年轻球员而言,这是一条“曲线救国”之路——既能接触顶级联赛环境,又可通过发展联盟保持竞技状态。
篮网此次签下的利德尔曾是2022年次轮秀,身高203cm,擅长防守与篮板,但因伤病困扰未能完全兑现潜力;艾蒂安则是2023年落选秀,以投射能力见长。两人的留用,体现了篮网对功能性球员的针对性补强。
二、曾凡博的优势与挑战:从CBA到NBA的跨越
曾凡博此次参与名额竞争,并非偶然。2022-23赛季,他曾代表步行者参加夏季联赛,场均贡献5分1篮板;此后回到CBA北京首钢队磨练技术,上赛季场均7.5分3篮板,三分命中率37.5%。他的优势显而易见:
- 身高与灵活性:208cm的身高搭配外线技术,符合现代篮球空间型前锋的需求;
- 投篮潜力:稳定的外线手感使其具备拉开空间的能力;
- 年龄与成长性:22岁的年龄仍处于技术塑形期,可塑性较强。
然而,挑战同样严峻:
- 对抗强度:NBA级别的身体对抗仍是亚洲球员普遍面临的难关;
- 防守稳定性:横向移动和防守意识需进一步适应NBA节奏;
- 竞争压力:除曾凡博外,篮网试训名单中还有多名拥有G联赛或海外经验的球员。
三、篮网的考量:阵容需求与长期规划
篮网目前正处于重建阶段,球队阵容偏向年轻化与功能性。最后一个双向合同名额的归属,将基于以下因素:
- 即战力贡献:能否在有限时间内提供特定技能(如三分、防守);
- 发展潜力:是否值得长期培养并未来转入正式名单;
- 球队适配性:是否契合篮网的战术体系(如空间型打法)。
曾凡博若想脱颖而出,需在试训中充分展现投篮威胁和防守积极性,同时证明自己能够快速适应NBA的节奏与文化。
四、中国球员的NBA之路:梦想与现实的平衡
自周琦2018年离开NBA后,中国球员再无稳定效力于顶级联赛者。曾凡博的此次竞争,不仅关乎个人命运,也牵动着中国篮球的期待。但需理性看待的是,双向合同仅是“入场券”,即便签约也无法保证稳定出场时间。此前,日本球员渡边雄太正是从双向合同起步,凭借防守与三分逐步赢得正式合同,成为亚洲球员逆袭的范例。
五、结语:无论成败,奋斗本身已是胜利
对于曾凡博而言,最后一个双向合同名额的竞争是一场硬仗,但绝非终点。即便未能如愿,此次尝试也将成为其职业生涯的宝贵经验——NBA的大门从未完全关闭,只要保持进步,机会终将眷顾有准备的人。
正如篮网总经理肖恩·马克斯所言:“我们始终关注全球 talent,重要的是球员是否具备持续成长的动力。”无论结果如何,曾凡博的勇气与坚持,已是中国篮球迈向世界的一次值得尊敬的尝试。
梦想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它只会在更好的时机回馈你。
——这或许正是竞技体育最动人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