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展现非西方世界团结,美媒忧虑美国单边主义政策正加速多极世界秩序形成。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落下帷幕,这场中国第五次主办的上合峰会,以其空前的规模和融洽氛围,向世界传递出非西方国家的团结信号。当二十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在天津握手言欢,共商合作之际,美国主流媒体却传出了阵阵焦虑之声。《华尔街日报》等美媒不得不承认:这场峰会无疑是对特朗普政府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直接回应,也预示着美国试图重塑世界秩序的努力正面临重大挑战。

特朗普“反向基辛格”战略遭遇重挫
特朗普就任后推行的“反向基辛格”战略——即试图拉拢俄罗斯、遏制中国,并借印度制衡亚洲格局——在天津峰会期间遭遇了明显挫折。美媒注意到,尽管特朗普对普京展示温和姿态,对莫迪施加贸易压力,但结果适得其反:俄罗斯并未疏远中国,印度反而向中俄靠拢。
印度总理莫迪在七年首次访华后,又与普京在天津共乘一车举行会谈,会后称期待普京12月访印,强调“即便在最困难的局势下,印度和俄罗斯也始终并肩前行”。这一场景被外媒解读为印度对美国政策的明确回应。新德里智库专家卡比尔·塔尼贾指出:“天津峰会标志着中印关系的重启,也向华盛顿表明:印度珍视其战略自主性,不会被吓倒。”
特朗普政府对印度的贸易施压(包括对印度商品征收高达50%的关税)以及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将印度称为“克里姆林宫的洗衣店”的言论,在印度国内引发强烈不满,反而助推了印度向中俄靠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分析认为:“特朗普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印关系的稳定。虽然目前仅停留在‘稳定’层面,但相较最糟糕时期,已是巨大进步。”
上合组织展现多极世界新秩序
天津峰会作为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峰会,汇集了包括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2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在特朗普政府对多国挥舞贸易大棒的背景下,这场峰会凸显了非西方国家的团结趋势,也体现了以中国为主导的新世界秩序正在逐步形成。
爱沙尼亚议会外委会主席马尔科・米克尔森指出:“印度与中俄靠拢,即使只是部分或出于务实考虑地结盟,都将强化以中国为主导的新世界秩序,同时压缩美国及其亚洲盟友的战略回旋空间。”俄罗斯总统特别代表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则在社交媒体发布普京与各国领导人互动视频,并讽刺道:“‘被孤立的俄罗斯’?现在没人记得‘失败者拜登’了。”
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所长迈克尔·富利洛夫坦言,天津峰会的融洽氛围“将给西方敲响警钟”。这种警示不仅源于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更源于美国单边主义政策正在加速非西方世界的整合。
特朗普贸易政策的反噬效应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正在产生明显的反噬效应。当地时间9月1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再次炮轰印度,指责印度对美贸易“完全单方面”,并从俄罗斯购买大量能源和军事设备。他强调:“他们提出过将关税削减为零,但时间已经晚了。他们几年前就应该这样做了。”
然而,这种施压已然来不及。印度媒体一致将特朗普的最新威胁与莫迪的中国之行联系起来。新德里电视台称,特朗普的帖文是在上合峰会友好场景后发布的,中俄印三国领导人微笑握手的场景被视为“向美国发出的强烈信号”。路透社则指出,在特朗普全球关税攻势的推动下,上合组织“正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谢超分析认为,本届特朗普政府打破了对印度的单方面拉拢战略,是因为他们认为印度有向中国靠近的意愿,“从意愿和实力上来说,印度都不是美国的理想合作伙伴”。即便美国战略界仍对转变对印政策存疑,短期内特朗普政府也不会改变立场。
多极世界已成大势所趋
天津峰会的成功举办表明,在美国推行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非西方世界正通过加强合作应对挑战。上合组织作为涵盖人口最多、地域最广的区域性合作组织,正在经贸、安全、能源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
这种趋势不仅体现在国家间的合作上,也反映在全球舆论场中。西方媒体不得不承认,美国试图离间中俄、施压印度的策略并未奏效,反而促进了这些国家的靠拢。全球秩序正从单极主导向多极平衡转变,而天津峰会正是这一转变的重要标志。
正如《华尔街日报》所承认的:“美国试图重塑世界秩序的努力正面临重重挑战。”在多极世界的大趋势下,任何国家都无法通过单边施压主导全球事务。合作共赢、平等互惠的新型国际关系,正在成为世界政治的主流方向。
天津峰会的友好氛围,既是非西方国家的团结宣言,也是对单边主义的明确回应。它敲响的不仅是西方的警钟,更是多极世界秩序成型的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