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年过九旬的TVB戏骨用跨越半个世纪的演艺生命,诠释了何为”戏比天大”的执着与热爱。
有人说,认识他们五位,至少需要四十年的人生阅历。
他们见证了香港电视的黄金时代,用皱纹里藏着的悲欢离合,演绎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如今虽已年过九旬,却依然在光影世界里散发着温暖的力量。

一、刘兆铭(94岁)|从国际舞者到“香港影史活化石”
1931年出生于广东鹤山的刘兆铭,年轻时曾有一段传奇经历。他远渡法国学习芭蕾舞,成为首位为法国舞蹈家编舞的华人,更曾任职于比利时国家芭蕾舞团。这位国际级的舞者,却在中年转身投入影视行业,用另一种方式继续他的艺术人生。
他是《倩女幽魂》中雌雄莫辨的“树妖姥姥”,是《笑傲江湖》里伪君子岳不群,是83版《射雕英雄传》中慈悲为怀的一灯大师。媒体评价他的表演:“一双眼睛可传递狡诈、温柔或深不可测的城府”。
2012年,妻子张慧玲因病离世,刘兆铭悲痛息影五年。晚年复出时,他说:“表演是我与这个世界对话的方式。”2013年TVB为他颁发“万千光辉演艺人大奖”,致敬这位用生命演戏的艺术家。
二、许碧姬(94岁)|“纸皮婆婆”的坚韧人生
1931年生于广东汕头的许碧姬,60岁才开启演艺生涯。她因常饰演拾荒老人,被观众亲切称为“纸皮婆婆”。鲜为人知的是,生活中她曾19年如一日照顾中风瘫痪的女儿,每天往返疗养院2小时,直到2015年女儿离世。
她的演艺生涯诠释了“角色无大小”的真谛。在《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溏心风暴》等剧中,她用一个个小角色折射出底层生活的光芒。因演绎拾荒者过于逼真,曾有路人向她赠送纸皮,让她既感动又不得不解释:“我只是演员。”
如今94岁高龄的她虽已淡出荧幕,但那句“只要还能记台词,我就想继续演”的誓言,依然激励着后辈。
三、罗兰(91岁)|从“龙套少女”到金像影后
本名卢燕英的罗兰,4岁就开始跑龙套。1960年因“凶悍眼神”被发掘,取艺名“罗兰”专演反派。她塑造的裘千尺(《神雕侠侣》)、龙婆(《阴阳路》)等角色,成为几代人的“童年阴影”。
但现实中的她却是慈悲为怀的善长者。终身未婚的她将片酬捐给需要帮助的人,曾说:“演戏是工作,行善是本分。”2000年获得金像奖影后时,全场起立鼓掌致敬这位“反派专业户”的正面人生。
如今91岁的她依然活跃:“能走、能记、能看,就要一直演下去!”近两年还出演了《你不是她》《法言人》等作品,用行动诠释“戏比天大”。
四、胡枫(93岁)|永不凋零的“常青枫”
胡枫生于广州富商之家,1953年因偶然试镜踏入演艺圈。艺名取“枫树四季长红”之意,寄托着对艺术永葆热忱的期盼。他果然用70年光阴兑现了这个承诺——从粤语片小生到TVB“糊涂老爸”,每个阶段都绽放光彩。
他是《我本善良》中的石长春,《妙手仁心》里的唐父,《金装四大才子》中的唐广德。戏外更是张学友、林忆莲等明星敬重的干爹,被誉为“港圈大家长”。
90岁仍在红馆开唱,93岁仍坚持拍戏。他常说:“年龄只是数字,艺术才是永恒。”那棵名为“胡枫”的树,至今仍在影视丛林里郁郁葱葱。
五、黎宣(94岁)|“香港影视第一家族”的传承者
出生于“香港电影第一家族”的黎宣,父亲是“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母亲是影星林楚楚,侄女是演员黎姿。她却用朴实无华的表演,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从《大侠霍元甲》中的霍母,到《大时代》里令人唏嘘的“贱婆婆”,再到《真情》中的阮文娟,她被誉为“母亲专业户”。2006年获TVB万千星辉演艺大奖,2023年以92岁高龄再获“杰出演艺大奖”。
虽因记忆力衰退已于2011年息影,但她留下的经典角色仍在诉说着一个时代的悲欢离合。
结语:岁月留声,光影留情
这五位年过九旬的艺术家,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一辈子做一件事,一件事做一辈子”。他们的艺术生命比物理生命更加长久,他们的作品已经成为香港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认识他们,不仅是认识一段影视历史,更是读懂一种人生境界——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对艺术的敬畏与热爱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