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即将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在广东、香港、澳门三地联合举行,这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由粤港澳联合承办,承载着特殊的时代意义。作为中国体坛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运动会,全运会不仅是各省市竞技实力的全面较量,更是展现地方体育文化和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在这万众瞩目的赛场上,足球项目因其广泛的关注度和激烈的竞争性而备受期待。近日,上海市足球协会与阿迪达斯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上海足球队出征仪式,上海女足成年队主帅水庆霞在接受采访时坦言”竞争一定会非常激烈,压力很大”,这番话语不仅揭示了一位冠军教练的清醒认知,也折射出上海足球在辉煌历史与当下挑战之间的责任担当。

荣耀与压力并存:上海足球的全运征程
上海足球在全运会历史上书写过浓墨重彩的篇章。2017年天津全运会,上海男女足四支队伍包揽冠军,创造了全运会史上的空前纪录;2025年,在提前结束的粤港澳大湾区全运会女足U18、U16比赛中,上海女足两支适龄队伍又先后夺冠,展现出申城足球扎实的青训基础和持续竞争力。这些辉煌战绩既是对上海足球多年耕耘的肯定,也为即将出征的成年队带来了无形的压力。正如水庆霞所言:”这压力不是一点点大,而是太大了。前面小女足拿了两个冠军,大家对我们的期待当然也就更高了。”
作为上海女足成年队的主帅,水庆霞对当前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她分析道:”从今年女超联赛的情况来看,有七八支队伍的实力相当,谁都有可能拿冠军,竞争一定会非常激烈。”这种竞争格局的形成,反映了中国女足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各地方队实力的均衡化发展。在水庆霞看来,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在乎输赢是正常的,但是也不能太在乎输赢,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这种辩证的胜负观,体现了一位成熟教练的职业智慧。
压力与动力往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上海U20男足总教练徐根宝同样感受到了这种压力,他表示:”这次的任务非常艰巨,我认为比之前两届要更难。原因很多,重要一点就是小女足已经拿了两块金牌了,我们的压力一下子就大了起来。”然而,他更强调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的积极态度:”要学习小女足的拼搏精神,顽强地战斗。当然,也希望能够学到他们在比赛中的’运气’,争取为上海争光。”这种传承与超越的精神,正是上海足球能够长期保持竞争力的文化内核。
从”熟悉的陌生人”到团队融合:水庆霞的执教哲学
水庆霞此次执教上海女足成年队,实际上是一次”回归”。作为上海足球的功勋人物,她曾带领上海女足多次问鼎全国冠军,并在2022年率领中国女足时隔多年再夺亚洲杯冠军,创造了中国女足复兴的重要里程碑。然而,在离开一段时间后重新回归帅位,水庆霞与队伍之间难免需要重新磨合。她幽默地将自己与队员的关系形容为”熟悉的陌生人”,这个生动的比喻既道出了她作为上海足球标志性人物的身份认同,也揭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团队融合问题。
面对这一挑战,水庆霞的应对策略是”和队员们多沟通,从心态和状态两个方面来调整球队状态,将备战工作做足”。这种双管齐下的方法,反映了她多年执教积累的丰富经验。在心态方面,她需要帮助队员正确看待全运会的压力和期望;在状态方面,则需要通过科学的训练和战术安排,将球队调整至最佳竞技水平。水庆霞特别强调:”不去想那么多,争取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这种专注于过程而非结果的思维方式,往往能帮助运动员在高压比赛中发挥出正常水平。
水庆霞的执教理念中,尤为注重”做好自己”这一原则。她在采访中多次提到:”到了我这个年纪,在乎输赢是正常的,但是也不能太在乎输赢,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这种理念的形成,与她丰富的职业经历密不可分。作为运动员,她曾五次获得女足亚洲杯冠军,并帮助中国女足夺得1996年奥运会银牌;作为教练,她既有过2013年全运会小组未出线的挫折,也经历过2022年亚洲杯夺冠的辉煌。正是这些跌宕起伏的经历,塑造了她对胜负的辩证认识和对”做好自己”的执着坚持。
值得注意的是,水庆霞的执教风格兼具严格与温情。2013年全运会带队失利后,她曾”心灰意冷地开始怀疑自己,认真思考过是否要离开”,最终”因感情上舍不得队员们”而选择留任。这种对队伍的情感投入,使得她能够建立起超越单纯职业关系的团队凝聚力。在备战本届全运会的过程中,这种凝聚力将成为上海女足应对高压竞争的重要精神资源。
传承与创新:上海足球的发展之道
上海足球在全运会上的优异表现并非偶然,而是长期系统建设的必然结果。从1983年和1997年成功承办第五届、第八届全运会,到2017年天津全运会包揽男女足四冠,再到2025年U18、U16女足提前夺冠,上海足球展现出了罕见的持续竞争力。这种竞争力的背后,是一套融合了传统底蕴与现代理念的发展体系。
在青训方面,上海足球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培养机制。2025年U18女足决赛中,上海队2:0战胜江苏队夺冠,U16女足同样表现优异。这些年轻队员的成长,离不开上海多年来坚持的青少年足球发展路径。正如徐根宝所言,小女足的拼搏精神和比赛智慧,值得其他队伍学习和借鉴。这种各年龄段队伍之间的良性互动和经验传承,构成了上海足球人才辈出的重要基础。
在专业支持方面,上海市足球协会与阿迪达斯达成的战略合作,为各支全运代表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根据协议,阿迪达斯不仅为上海女足成年队、U20男足、U18男足与U16男足等四支代表队打造全新战袍,还将为女超联赛、青少年足球联赛提供专业装备支持。这种商业力量与体育事业的有机结合,既体现了上海足球的市场价值,也为队伍备战提供了物质基础。
上海市足球协会主席柳海光在出征仪式上的表态,彰显了上海足球的追求:”这是检验训练成果的舞台,更是展现上海足球风貌的机会。希望全体将士带着这份支持与期待,发扬’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赛出风格、赛出水平。”这种将竞技成绩与精神风貌并重的理念,正是上海足球文化的精髓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足球的成功还体现在群众体育方面。在2025年粤港澳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女子五人制足球决赛中,上海队以6比0战胜北京队夺冠,以六战全胜的战绩展现了在五人制女足领域的统治力。这种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格局,为上海足球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人才基础和更为深厚的社会支持。
挑战与机遇:中国女足发展的上海样本
水庆霞率领的上海女足成年队即将面临的全运会挑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女足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在水庆霞看来,目前女足成年组的竞争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均衡化趋势,”全运会成年组女足水平相对平均,每支球队都有竞争冠军的实力”。这种格局的形成,既反映了女足运动的普及和进步,也对传统强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上海女足在资格赛中的表现展现了强大的实力,曾以11比0大胜福建女足,队中拥有杨莉娜、沈梦雨等留洋归来的国脚。然而,水庆霞并未因此盲目乐观,而是清醒地认识到:”从今年女超联赛的情况来看,有七八支队伍的实力相当,谁都有可能拿冠军。”这种理性认知,是制定正确备战策略的前提。
水庆霞的执教理念对中国女足发展具有启示意义。2022年亚洲杯夺冠时,她在选人方面坚持”公平公正,择优录用”的原则,让东京奥运会上缺席的五名大将全部回归;在决赛0:2落后的困境中,她的临场调度显现奇效,替补上场的肖裕仪和张琳艳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这些成功经验,如今也被运用到上海女足的全运会备战中。
然而,水庆霞也深知体育竞争的残酷性。2023年,她执教的中国女足在世界杯、亚运会和奥预赛中成绩未达预期,最终导致她不再担任国家队主教练。这段经历无疑加深了她对竞技体育不确定性的理解,也促使她更加重视心理调节和细节把控。正如她在全国两会代表通道上所表达的:”我们和世界高水平球队比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还要以’拼’的姿态迎战。不是说拿到了亚洲杯冠军就可以怎么样,既然知道比别人差,就要去追赶人家、要比别人付出得更多。”这种永不自满、永远拼搏的精神,正是她希望传递给上海女足队员的宝贵财富。
展望全运:在压力与期待中砥砺前行
第十五届全运会日益临近,水庆霞和她的上海女足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最后阶段的备战。面对压力和期待,水庆霞选择了最为务实的态度:”把压力变成动力,不去想那么多,争取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这种专注于过程而非结果的思维方式,往往能帮助运动员和教练员在重大比赛中保持心理稳定,发挥出正常水平。
从”熟悉的陌生人”到默契团队,水庆霞需要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完成队伍的整合与提升。她计划通过加强沟通,从心态和状态两个方面调整球队。心态方面,重点是帮助队员正确看待压力和期望,树立正确的胜负观;状态方面,则需要通过针对性训练和战术演练,将球队的竞技水平提升至最佳状态。这种”两手抓”的策略,体现了一位优秀教练员的全面素质。
上海女足在本届全运会上的表现,不仅关乎一座冠军奖杯的归属,更承载着上海足球的荣誉与梦想。作为中国女足运动的传统强队,上海女足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女足的整体发展具有示范意义。水庆霞作为曾经带领中国女足重返亚洲之巅的功勋教练,她的执教理念和带队方法,也将通过全运会这个舞台,对中国女足运动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水庆霞和她的队伍已经为我们展现了一种面对挑战的正确态度:既清醒认识压力的存在,又不被压力所束缚;既珍视过往的荣誉,又不为荣誉所累;既在乎比赛的胜负,又超越胜负的羁绊,回归”做好自己”这一体育精神的本质。这种态度,或许比金牌更为珍贵,也是上海足球能够长期保持竞争力的精神密码。
当上海女足踏上全运赛场时,她们将承载着无数期待与梦想。在这些期待与梦想的背后,是一代代上海足球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水庆霞和她的队员们深知,真正的胜利不仅在于战胜对手,更在于超越自我;不仅在于结果的美好,更在于过程的精彩。正如上海市足协主席柳海光所言,全运会是”展现上海足球风貌的机会”,而这种风貌,必将通过每一位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拼搏与坚持,得到最为生动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