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保龄球项目决赛于2025年8月22日至24日在香港启德体育园保龄球中心成功举行,这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体育竞技盛会,更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全运会的重要里程碑。赛事汇集了全国27支代表队的160余名选手,在男女个人赛、双人赛和五人队际赛六个项目中展开激烈角逐,最终湖北、广西、江苏等代表队表现突出,斩获多项冠军。与此同时,山西、安徽等队也取得了不俗成绩,展现了我国群众保龄球运动的蓬勃发展态势。本次赛事作为香港赛区的首个比赛项目,其顺利举行为后续全运赛事奠定了良好基础,也向全国展示了香港一流的体育设施和组织能力。

赛事概况与背景:香港启德体育园的首秀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作为这一盛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比赛保龄球项目决赛于2025年8月22日至24日在香港启德体育园保龄球中心隆重举行。这一赛事不仅是香港赛区进行的首个比赛项目,更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走进香港的标志性事件。启德体育园作为香港最新的综合性体育设施,其保龄球中心以国际一流的场地条件和专业的赛事服务,为本次比赛提供了理想舞台,也获得了各参赛队伍的高度评价。
本次赛事吸引了来自内地、香港和澳门的27支代表队,共计166名运动员参与角逐。比赛项目设置全面,包括男子个人赛、女子个人赛、男子双人赛、女子双人赛、男子团体赛和女子团体赛六个项目,涵盖了保龄球运动的主要竞赛形式。参赛队伍中,香港队作为东道主派出男女组各五名选手出战,展现了香港保龄球运动的发展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选手都是通过2025年5月在合肥举行的预赛选拔而出,当时男女各有九支队伍脱颖而出获得决赛资格,体现了全运会群众比赛广泛的参与性和严格的竞技标准。
保龄球项目在全运会群众比赛中具有特殊地位,它既是技术性极强的精准运动,又是老少皆宜的大众体育活动。本次比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保龄球爱好者提供了展示技艺的全国性平台,也推动了这项运动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普及发展。赛事期间,香港市民踊跃观赛,现场气氛热烈,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感受保龄球魅力,体现了体育赛事的社会教育功能。正如山西省体育局相关人士表示,这样的全国性赛事极大地激发了各地发展保龄球运动的热情,为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
从赛事组织角度看,本次保龄球决赛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执行,裁判团队由全国顶尖专业人士组成,确保了比赛的公平公正。比赛采用最新的电子计分系统,实时显示选手成绩和排名,增强了观赛体验。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全程记录赛事精彩瞬间,特别是五人队际赛的激烈场面,通过媒体传播让更多民众感受到保龄球运动的魅力。赛事期间,组委会还特别安排了保龄球体验活动,让观众在观赛之余能够亲身参与,这种”观赛+体验”的模式极大地提升了群众对保龄球运动的兴趣。
赛程与竞技亮点:三天的激烈角逐与战术博弈
保龄球决赛的三天赛程安排紧凑有序,每日聚焦不同项目,既考验运动员的专项技术能力,又检验队伍的全面实力和战术调整能力。8月22日首个比赛日聚焦个人技艺的比拼,湖北队在这一天展现出惊人的统治力,张平和方继萍两位选手分别夺得男、女子个人赛金牌,为湖北队包揽了个人项目的两枚金牌。张平在男子个人赛中展现了惊人的稳定性,关键时刻屡次打出全中,奠定胜局;而方继萍则在女子个人赛中后来居上,以精准的补中技术逆转对手,两人的出色表现为湖北队开了个好头。与此同时,山西队选手赵毅杰在女子个人赛中发挥稳定,收获一枚铜牌,为山西队赢得开门红。
第二天(8月23日)的双人赛成为广西队的表演舞台,他们在这两个项目中展现了完美的团队配合和技术互补。杜建超和马孝然组成的男子双人组合以默契的战术配合和稳定的临场发挥夺得男子组金牌,而熊彦君和王新林则在女子双人赛中展现了强大的心理素质,在比分胶着的决胜局中顶住压力,为广西队再添一金。这一天的比赛特别强调搭档间的互补与默契,广西队的两组选手都展现了出色的战术理解和执行能力,他们的胜利不仅是技术上的胜利,更是团队协作的胜利。山西队在这一天也有斩获,赵毅杰与孙金凤组合在女子双人赛中配合默契,为山西队摘得一枚宝贵的银牌。
最后一天的比赛(8月24日)聚焦于更具战略性的五人队际赛,这一项目不单独设立奖牌,但其成绩计入团体总分,成为决定最终排名的关键战役。湖北队在这一天上演了精彩的逆袭之战,虽然他们在首日个人赛中包揽两金,但在团体总分上男女队均排名第三,形势并不乐观。面对压力,湖北队队员在五人队际赛中展现出顽强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男子组沉着应战,通过精准的战术配合和稳定的技术发挥,局局紧逼、分分必争;女子组同样不甘示弱,在比分胶着阶段顶住压力,连续打出多个关键全中,最终男子团体勇夺亚军,女子团体摘得铜牌。江苏队则在女子团体赛中发挥出色,凭借均衡的实力和稳定的团队表现夺得金牌,安徽队和湖北队分获银牌和铜牌。
团体赛排名是根据各队在个人赛、双人赛和五人队际赛中的综合表现计算得出,广西队凭借在男子项目上的全面优势,获得男子团体冠军,湖北队和四川队分获亚军和季军;而江苏队则夺得女子团体金牌,安徽队和湖北队分列二、三名。这种综合计分方式强调了队伍的整体实力和持续表现能力,避免了单一比赛的偶然性,更能客观反映各省市保龄球运动的发展水平。湖北队教练赵发明在赛后总结中提到:”这次全运历程体现了湖北运动员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成绩的取得,既离不开队员们平时刻苦训练,更得益于省体育局、省社体中心在政策扶持、统筹协调、训练保障等方面的大力支持”。这番话道出了群众体育发展的关键——运动员的个人努力与系统性的政策支持缺一不可。
山西队在本次比赛中也取得了不俗成绩,除了赵毅杰在女子个人赛获得铜牌、与孙金凤搭档获得女子双人赛银牌外,由赵毅杰、孙金凤、霍红丽、孙志红和胡雁平组成的山西女队,在团体赛中收获第八名。这些成绩展示了山西保龄球运动的进步,尤其是女子项目的竞争力。山西省体育局相关人士表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近年来省内保龄球运动的普及推广密不可分,通过组织各类业余联赛和青少年培训,为高水平竞技储备了人才。
获奖情况与队伍表现:多省亮眼的成绩单
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保龄球项目决赛的奖牌分布呈现”多点开花”的特点,湖北、广西、江苏等代表队各有所获,展现了全国保龄球运动发展的均衡态势。湖北队成为本次赛事的最大赢家之一,共获得2金1银1铜的优异成绩——张平和方继萍包揽男女个人赛金牌,男子团体赛获得亚军,女子团体赛获得季军。湖北队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系统训练和政策支持的基础上。湖北省社体中心主任严汉华在赛后表示:”此次全运会保龄球比赛运动员表现可圈可点,成绩也十分亮眼且殊为不易。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保龄球运动在我省的普及与发展,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这项运动,进一步推动并促进湖北保龄球运动项目持续健康发展”。这番话揭示了竞技成绩与群众体育发展的良性循环关系。
广西队的表现同样抢眼,他们共斩获3枚金牌,成为金牌数最多的代表队——杜建超和马孝然获得男子双人赛冠军,熊彦君和王新林夺得女子双人赛金牌,杜建超、梁波杨、马孝然、杨勋、商付荣五人组合在男子团体赛中成功问鼎。广西队在保龄球项目上的强势表现并非偶然,早在2025年5月的预赛中,广西队就已在男子组领跑单人、双人及团体赛。广西保龄球的成功经验值得关注,一方面他们培养了一批技术全面的运动员,如杜建超、马孝然等既能打好个人赛又擅长双人配合;另一方面,队伍在战术研究和心理训练上也有独到之处,这在紧张激烈的决赛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南宁晚报在报道中特别指出:”广西保龄球代表队豪取3金不仅展现了广西保龄球运动良好的发展成果,同时也在第十五届全运会广西体育’成绩单’上留下浓重的一笔”。这是继龙舟项目后,广西运动队伍再次站上第十五届全运会最高领奖台,显示了广西在群众体育特色项目上的深耕与突破。
江苏队在女子项目上展现了强大的整体实力,夺得女子团体金牌。江苏队的成功之处在于队员实力的均衡,没有明显的短板,这在强调团队整体表现的团体赛中成为决定性优势。此外,江苏队在预赛阶段就表现出色,陶凯琳和汪良新组合获得男子双人赛季军,为决赛阶段的爆发奠定了基础。安徽队则在女子项目上取得突破,解正梅获得女子个人赛季军,女子团体获得亚军,显示了安徽保龄球运动的进步。
山西队虽然没有获得金牌,但1银1铜1个第八名的成绩也值得肯定。山西队的亮点人物无疑是赵毅杰,这位选手在女子个人赛中获得铜牌,又与孙金凤搭档获得女子双人赛银牌,一人为山西队贡献了两枚奖牌,展现了出色的个人能力和团队意识。山西队在预赛阶段就有亮眼表现,赵毅杰和孙金凤组合曾以绝对优势为山西队摘得双人赛金牌,这为她们在决赛中取得好成绩树立了信心。太原新闻网在报道中特别强调:”全运会每四年举办一届,是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第十五届全运会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也是全运会历史上第一次走进香港、澳门”。在这样的历史性赛事中取得佳绩,对山西保龄球运动的发展无疑将产生深远影响。
其他省市代表队也各有特色,如四川队滕柳芯在预赛中就力压群芳夺得女子个人赛冠军,显示了四川在女子项目上的竞争力;辽宁队王智勇获得男子个人赛亚军,表明北方省份在保龄球项目上也有长足进步。这种全国多省市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正是群众体育比赛设立的初衷——通过全运会这一平台,促进非奥项目在全国范围的均衡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东道主的香港队虽然未能在本次比赛中摘得奖牌,但他们积极参与、奋勇拼搏的精神获得了各方赞誉。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提供的比赛图片,生动记录了本地选手与内地运动员同场竞技的精彩瞬间,这种体育交流对促进内地与香港的文化融合具有特殊意义。保龄球在香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通过举办全运会这样的高水平赛事,必将进一步激发香港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对这项运动的热情,为香港保龄球运动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赛事意义与社会影响:超越竞技的多元价值
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保龄球决赛的成功举办,其意义远超过竞技成绩本身,它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体育融合发展、促进保龄球运动普及、展示香港办赛能力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全运会首个在香港举行的比赛项目,这次保龄球决赛具有开创性的示范意义。山西省媒体报道中特别指出:”第十五届全运会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也是全运会历史上第一次走进香港、澳门”。这种跨行政区域的联合办赛模式,不仅体现了中央政府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力支持,也为未来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提供了新思路。
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是本次赛事的重要主题。全运会设立群众比赛项目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普通体育爱好者也有机会参与这一全国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运动会,实现”全民全运”的办赛理念。湖北队的优异表现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湖北体育网报道指出,湖北队”展现了以保龄球为代表的湖北省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和运动员们的精湛技艺,为荆楚群众体育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全运会这一平台,各地政府和社会力量更加重视群众体育项目的投入和发展,形成了竞技成绩与群众普及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保龄球作为一项适合各年龄段参与的运动,其健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在赛事期间得到了广泛传播,必将吸引更多民众参与其中。
赛事的社会影响还体现在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推动上。据报道,香港赛区将于9月6日至7日在马鞍山体育馆举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大众项目——轮椅舞蹈比赛。这种将健全人与残疾人赛事相继在同一城市举行的安排,既节约了组织资源,也促进了两个体育领域的交流互鉴,彰显了”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理念。保龄球本身也是一项非常适合残疾人参与的运动,未来有望列入残运会比赛项目,为更多人群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从城市发展角度看,本次比赛充分展示了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办赛能力和体育设施水平。启德体育园保龄球中心作为比赛场地,其先进的设施和专业的服务获得了参赛队伍的一致好评。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提供的比赛图片,向全国观众展示了香港现代化体育场馆的风采。通过举办全运会这样的全国性赛事,香港的体育产业和体育旅游将获得新的发展契机,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同时,内地选手和观众通过参赛和观赛,对香港的发展现状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促进了内地与香港的文化交流和情感融合。
保龄球运动的独特价值在赛事中得到充分展现。与许多竞技体育项目不同,保龄球强调精准控制、心理稳定和战术策略,是一项老少皆宜、适合不同身体素质人群参与的终身运动。本次比赛中,各年龄段的选手同场竞技,展现了这项运动的包容性和普及性。湖北队员方继萍的感言代表了参赛选手的心声:”能够代表湖北站在全国最高领奖台上,我们感到无比自豪。这份荣誉属于整个湖北省保龄球队,更属于所有支持湖北保龄球事业的人们”。这种荣誉感和归属感,正是群众体育赛事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赛事还促进了保龄球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推广。比赛期间,许多香港家长带着孩子前来观赛,让年轻一代近距离感受保龄球的魅力。山西省代表队的赵毅杰等优秀选手的表现,为青少年树立了榜样。广西队在比赛中斩获3金的亮眼成绩,必将激发当地青少年参与保龄球运动的热情。这种榜样效应对于保龄球运动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有助于解决项目后备人才不足的问题。
从体育产业角度看,全运会保龄球比赛的成功举办,将带动相关装备制造、培训服务、场馆运营等产业链的发展。媒体报道中特别提到湖北队获得”2金1银1铜”、广西队获得”3块金牌”等优异成绩,这些宣传效应将提升保龄球运动的社会关注度,吸引商业资本投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随着越来越多商业保龄球馆的兴建和学校保龄球课程的开设,这项运动将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真正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