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被数十万人误会、网暴怎么办?”这个令人揪心的问题,近日真实地发生在了一位普通网友鹏鹏(化名)身上。只因参加了一场电影宣发活动,他的生活被彻底打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网络暴力。这一切的源头,是美国惊悚电影《伊甸》片方策划的一场极具争议的线下宣传活动。

一场改变命运的”选择题”
鹏鹏最初只是怀着好奇的心情,在网上报名参加了电影《伊甸》的宣发活动。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偶然的决定会让他陷入舆论的漩涡。活动设置了道德困境题,要求参与者在除自己以外的四个最亲近的人中选择”牺牲”的对象。
在最后关头,鹏鹏需要在父亲和母亲之间做出选择。他最终选择了母亲,并解释说:”我妈其实更重感情,很容易哭,而且生活一直都围绕着家庭。前面我姐已经被选了,我姥姥姥爷早就不在了,我想着如果我爸也不在了,她会伤心死的。”
这个基于对母亲性格理解的选择,却成了他噩梦的开始。
剪辑引发的舆论风暴
问题或许出在视频的剪辑方式上。鹏鹏回忆,当时主持人曾问他”你的良心不会痛吗”,他明确回应:”不会,因为这是你们给我强加的架空题,要怪也怪你们。”然而,这句话很可能在最终发布的视频中被剪掉了。
电影宣发方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了多个类似内容的视频,配以”男孩选择牺牲父亲””男孩的回答让人泪目”等引导性字幕,且未对大部分受访者进行面部处理。鹏鹏的真人出镜视频在网络上流传,评论区充满了恶毒的攻击:”你妈生你这个孩子真的倒八辈子霉”之类的言论不绝于耳。
舆论的反击与反思
这种极具争议的宣发方式很快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反感。许多人指出,这种”选择牺牲父亲还是母亲”的问题本身就是在制造对立和引战,与”你最喜欢爸爸还是妈妈”这种问题没有本质区别。
网友纷纷表达不满:”为什么要做这种选择,想给大众看什么?””大扑特扑吧,简直有病,想表达什么?””对这个电影避雷了,哪有这样宣传电影的。””这个问题完全就是引战和挑起对立,这样的电影宣发居然也能作为卖点,简直是为了博热度流量毫无底线可言。”
在舆论压力下,片方短视频账号已将涉及鹏鹏的争议性视频下架,但截至发稿,片方尚未对此事作出正式回应。
电影宣发的伦理底线
这起事件引发了人们对电影宣发伦理底线的思考。宣传的本质是传递作品的价值与温度,而非通过制造矛盾、消费他人来获取关注。电影《伊甸》讲述的是在一座资源紧缺的无人岛上,三组各怀心思的求生者之间发生的故事。影片本身可能探讨的是人性与道德的选择,但宣发方式却越过了应有的界限。
这种为博眼球而不择手段的宣发方式,不仅伤害了像鹏鹏这样的普通参与者,也可能对电影本身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影响。观众对这种刻意制造对立、引发网络暴力的营销手段表现出明显的反感和抵制。
保护普通人免受网络暴力
鹏鹏的经历提醒我们,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特别是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参与商业活动时往往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活动主办方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参与者的隐私和权益,而不是将他们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起事件也凸显了当前影视宣发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追求流量和热度的竞争中,一些宣发团队可能忽视了基本的伦理底线和社会责任,采用极端甚至伤害他人的方式来获取关注。
电影宣传应当坚守底线,尊重他人。唯有守住良知与操守,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认可与市场的尊重。希望通过这起事件,能够引起整个行业对宣发伦理的重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同时,也提醒普通民众在参与类似活动时,要提高警惕,保护好个人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