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烟台蓬莱,海风裹着咸湿的气息掠过蓬长客港,岸边的三角梅在蓝天下开得正艳。7月29日上午9时,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长鸣,“寻仙17号”邮轮缓缓驶离码头,载着满船期待开启首航之旅——这标志着“好客山东·半岛1号”海洋旅游品牌正式落地,山东沿海旅游正式迈入“串联成线、全域联动”的全新阶段。

首航现场:从“看海”到“玩海”的夏日新体验
上午的蓬长客港格外热闹,码头电子屏滚动播放着“欢迎乘坐‘半岛1号’”的标语,旅行社工作人员举着各色旗子引导游客登船,孩子们则踮脚趴在栏杆上,盯着逐渐启动的邮轮欢呼。“早就听说山东要开通跨海航线,这次带着老人孩子来体验,既能看黄渤海交界的美景,还能顺道游长岛、旅顺,比以前零散打卡方便多了!”来自济南的游客张女士一边整理行李一边笑着说。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首航当天5条航线同步启动,首批近千名游客中既有周边城市的“短途尝鲜族”,也有专程从北京、河北等地赶来的“长途体验官”。
作为山东文旅市场暑期档的“王炸”产品,“半岛1号”的首航不仅是航线开通,更是一场融合海陆资源的文旅盛宴。活动现场,主办方发布了“船票+文旅”联动优惠大礼包:凭船票可享胶东4市105家景区门票折扣(如蓬莱阁、刘公岛等核心景区均推出“船票抵现”活动)、80家高星级酒店住宿及民宿餐饮的“买一赠一”或立减优惠,甚至连沿海城市的特色海鲜餐厅、非遗工坊都参与其中。“我们希望游客不仅坐一次船,更能深度体验山东的‘海味生活’。”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五条航线:从“跳岛探秘”到“跨省揽胜”的多元选择
不同于传统海上观光的“点到点”模式,“半岛1号”首批推出的5条航线堪称“量身定制”,精准覆盖了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
- “寻仙17号”:黄渤海跨省游的“时空走廊”
从蓬长客港出发,经停“海上仙山”长岛,最终抵达大连旅顺,全程约8小时。这条航线串联起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的精华景观——游客可在长岛欣赏“八仙过海”传说的发源地月牙湾、九丈崖,在旅顺口触摸近代历史的印记太阳沟、军港公园,更能亲眼见证黄渤海分界线的奇观:一侧海水湛蓝如宝石,一侧略带浑浊似米汤,两种色彩在海面上划出清晰的分界,令船上游客频频举起相机。 - “寻仙6号”:长岛跳岛游的“海岛秘境”
专为“海岛控”设计的精品路线,从蓬长客港出发,依次停靠砣矶岛(彩色渔村与“海豹乐园”)、大钦岛(百年渔俗文化村)、小钦岛(悬崖上的海蚀洞)、南隍城岛(“中国北方海岛第一村”)、北隍城岛(原生态海鸟栖息地),全程48小时。船上工作人员介绍:“每到一个岛,我们都会安排渔家乐体验、赶海拾贝、夜间观星等活动,比如在南隍城岛,游客可以跟着老渔民学织渔网,晚上在沙滩上参加篝火晚会,这才是真正的‘海岛慢生活’。” - “威至港湾壹号”:威海滨海的“浪漫航线”
从威海港出发,串联日岛(“海上桃源”,《爸爸去哪儿》拍摄地)、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馆与海岛风光结合)、悦海公园(灯塔与百年别墅群),全程3小时。这条航线主打“亲子+休闲”,船上配备儿童游乐区、海洋科普课堂,岸上游则推荐海源公园的“威海小镰仓”铁路桥、火炬八街的“小镰仓”网红打卡点,特别适合家庭游客。 - “青旅奥帆号”:青岛滨海的“青春航线”
从积米崖码头出发,途经灵山岛(“海上画屏”,全岛无耕地,植被覆盖率90%)、斋堂岛(秦风崖与明清古宅)、琅琊港(徐福东渡起航地),全程5小时。航线融入“青春元素”,船上设置网红拍照打卡点、啤酒品鉴区,岸上游推荐奥帆中心的夜航体验、小麦岛的日落野餐,以及极地海洋世界的互动表演,精准瞄准年轻游客的“社交需求”。 - “亚特兰号”:日照滨海的“亲子航线”
从日照世帆赛基地出发,串联山海天旅游度假区(阳光海岸绿道)、一级渔港(现捞海鲜体验)、桃花岛渔港(赶海拾趣)、任家台渔港(渔家民俗馆),全程4小时。航线以“亲子”为核心,船上配备儿童海洋科普馆、手工DIY工作坊,岸上游推荐吴家台沙滩的“赶海博物馆”、桃花岛的“海洋主题乐园”,让家长和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
“1+N”体系: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联动”的战略布局
“半岛1号”不仅是一条航线,更是山东海洋旅游资源整合的“先手棋”。据山东省文旅集团负责人介绍,项目以“1+N”体系为核心:“1”是远期规划——通过购买、自建或招引邮轮,打造串联山东半岛“大环线”的“琴岛号”(暂定名),预计2027年底投入运营,实现“一票游半岛”的终极目标;“N”是立足当前的“多线布局”——暑期率先开通的首批5条航线仅为起点,后续将逐步拓展跨市游航线(如青岛-威海、烟台-日照),并扩容提质现有船舶,统一优化航线标识、丰富旅游功能(如增设婚礼主题舱、会议商务舱)、规范服务体系,最终形成“半日游、1日游、多日游”全覆盖的网状产品矩阵。
这一规划的落地,源于山东对海洋旅游的深刻认知:作为全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之一(3345公里),山东拥有青岛、烟台、威海、日照4个滨海旅游城市,以及长岛、庙岛群岛等300多个岛屿,但长期以来各区域旅游资源分散,“各自为战”的模式导致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不想再来”的黏性不足。“半岛1号”的推出,正是要通过“海陆联动、串珠成链”的方式,将“养在深闺”的海岛、渔村、非遗等资源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旅游产品,推动山东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
暑期热潮:从“一票难求”到“口碑裂变”的市场期待
首航当天,“半岛1号”的船票已基本售罄,部分热门航线(如“寻仙6号”长岛跳岛游)的暑期余票已被预订一空。“我们原本计划每天发3班,现在不得不临时增加到5班。”蓬长客港调度中心负责人表示。市场反馈的热度,印证了项目的市场价值——据山东文旅厅初步统计,“半岛1号”联动优惠推出后,沿海4市相关景区、酒店的咨询量环比增长230%,部分民宿的暑期入住率已超90%。
更值得关注的是,“半岛1号”正在引发“口碑裂变”:在首航游客的社交媒体分享中,“跨省长岛看海”“和孩子一起织渔网”“船上的海洋咖啡杯”等话题登上热搜,许多未参与首航的游客留言“求加开航班”“下次带父母来”。有旅游行业分析师指出,“半岛1号”的成功不仅在于产品本身的创新,更在于它精准契合了暑期旅游的三大趋势:家庭亲子游的“体验需求”、年轻群体的“社交需求”、深度游游客的“文化需求”。
从黄渤海的风里启航,向仙境海岸的深处延伸,“半岛1号”不仅是一条连接山海的海上丝路,更是山东文旅产业升级的“蓝色引擎”。随着更多航线的开通、更多优惠的落地、更多故事的传播,这条“流动的风景线”必将成为今夏最火的“打卡地”,让更多人看见山东的“海之韵、岛之趣、人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