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50亿美元战略投资英特尔:CPU与GPU”高速互联”时代的开启

在半导体行业竞争格局剧变的2025年,英伟达与英特尔这对”老对手”出人意料地宣布达成深度合作,不仅涉及50亿美元的股权投资,更包含技术层面的深度融合。这一事件标志着计算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变革,CPU与GPU之间的高速互联将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和加速计算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本文将从交易细节、技术背景、市场影响和行业趋势四个维度,全面剖析这场”算力联姻”的深远意义。

战略投资与合作框架:半导体巨头的”握手言和”

2025年9月18日,英伟达宣布以每股23.28美元的价格认购英特尔普通股,投资总额达50亿美元。这一价格较英特尔前一日收盘价24.9美元折让约6.5%,投资完成后英伟达将持有英特尔不足5%的股份(按投资时英特尔约1160亿美元市值计算)。尽管股权比例不高,但这一战略投资的象征意义重大——市值超过4万亿美元的行业霸主英伟达,向陷入困境的老牌芯片巨头英特尔伸出了橄榄枝。

交易结构显示,此次投资尚需满足常规成交条件,包括获得全球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英特尔近期获得的第三笔重大投资:2025年8月19日,软银集团以每股23美元的价格投资20亿美元;8月22日,美国政府以每股20.47美元的价格收购英特尔9.9%股份,投资额达89亿美元。加上此前22亿美元的补贴,美国政府已向英特尔注入111亿美元资金,旨在重振美国半导体制造业。

与单纯的财务投资不同,合作框架才是本次交易的核心价值。双方宣布将联合开发多代定制化数据中心及个人电脑产品,合作主要围绕两大领域展开:

  • 数据中心领域:英特尔将为英伟达定制x86架构CPU,这些处理器将被集成至英伟达AI基础设施平台中,形成”英特尔CPU+英伟达AI技术”的组合解决方案,重点提升AI训练与推理效率。
  • 个人计算领域:英特尔将研发并向市场推出集成英伟达RTX GPU芯片组的x86系统级芯片(SoC),瞄准高性能PC市场,满足游戏、创意设计、专业计算等对CPU与GPU协同算力要求极高的场景需求。

这一合作消息立即引发市场强烈反应,英特尔股价在消息公布后飙升23%,创下自1987年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市值升至1430亿美元。而英伟达股价也上涨3.5%,巩固了其作为全球市值最高半导体公司的地位。

技术突破:NVLink如何为CPU与GPU”修高速”

英伟达在官方声明中强调,双方将通过NVLink技术实现架构无缝互连,融合英伟达在AI与加速计算领域的优势与英特尔的CPU技术及x86生态。这一技术细节看似专业,实则是本次合作最具革命性的突破,它解决了长期制约计算性能提升的关键瓶颈——CPU与GPU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

在传统计算机架构中,PCIe(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是连接CPU和GPU的主要通道。这种设计下,GPU需要不断通过PCIe总线将数据从系统内存传输到自身,处理完成后再将结果传回。随着AI计算对大规模并行处理的需求爆发,PCIe的带宽限制和通信延迟日益成为性能瓶颈[用户原文]。特别是在大规模AI模型训练场景中,数据在CPU与GPU间的频繁交换使得PCIe接口不堪重负,大量计算资源浪费在等待数据传输上。

英伟达早在2021年就意识到了这一瓶颈,当时该公司首次公开了基于ARM架构的Grace CPU,并深度集成NVLink互连技术,实现了CPU和GPU之间的超高带宽、超低延迟直接连接[用户原文]。NVLink的带宽可达传统PCIe接口的数倍,且支持更高效的缓存一致性协议,大幅减少了数据复制开销。然而,这一方案局限于英伟达自家的Grace CPU与GPU组合,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

此次与英特尔合作的最大技术价值在于,NVLink技术将首次支持x86架构。北京时间9月19日凌晨的联合直播中,英伟达CEO黄仁勋特别强调:”通过与英特尔的合作,英伟达现在可以将x86架构扩展到支持NVLink 72。”这一突破使x86系统实现了与ARM架构同等的GPU集群扩展能力——此前x86平台最多仅能支持8路GPU互联,而通过NVLink,这一限制被彻底打破。

技术整合的深层意义在于两方面:对英特尔而言,获得了与英伟达GPU深度协同的能力,使其x86处理器在AI时代重获竞争力;对英伟达而言,将其核心的NVLink技术从封闭的Grace/DGX生态系统,扩展到了更为庞大和开放的x86服务器和PC生态[用户原文]。这种”双向奔赴”的技术融合,将为行业带来兼具性能与兼容性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解决长期困扰业界的”架构碎片化”问题。

市场格局重塑:AI计算时代的”新联盟”

英伟达与英特尔的合作绝非偶然,而是AI计算时代产业格局重构的必然结果。这一”算力联姻”将从三个层面重塑半导体行业竞争态势:

对英特尔的价值重生 近年来,英特尔在制程工艺上的落后与AI战略的摇摆使其市场地位不断下滑。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英特尔客户端计算组收入同比下降3%,数据中心与AI部门收入仅微增4%。相比之下,英伟达同期收入达467亿美元,同比增长56%。通过此番合作,英特尔得以”借船出海”,迅速切入AI加速计算这一高增长领域。科技分析师Dan Ives评价称:”这对英特尔来说是一笔改变游戏规则的交易,因为它现在把英特尔带到了人工智能游戏的前沿和中心。”结合美国政府与软银的近期投资,英特尔获得了宝贵的资金与技术支持,有望实现”绝地反击”。

对英伟达的生态扩张 尽管英伟达在AI加速领域占据绝对优势,但其基于ARM架构的Grace CPU生态系统仍处于建设初期。通过与英特尔合作,英伟达可借助x86架构数十年来构建的庞大生态,包括指令集架构、软件兼容性和开发者社区。黄仁勋在直播中毫不掩饰对市场前景的看好:”我们正在开发革命性的产品,目标是年营收将近500亿美元的市场。”这一估值包含规模约250亿美元的数据中心CPU市场,以及年销量1亿台以上的高性能PC市场。

对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双英合作”最直接的冲击对象是AMD。消息公布后,AMD股价应声下跌超4%。AMD近年来凭借在CPU与GPU领域的均衡布局,在数据中心市场不断蚕食英特尔份额。而现在,英特尔与英伟达的组合将形成更为完整的技术栈,对AMD构成合围之势。此外,这一合作也加剧了ARM与x86架构的竞争,尽管英伟达同时布局两大生态,但x86获得NVLink支持后,其在性能上的劣势将得到弥补,与ARM架构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这一合作反映了半导体行业从分立走向融合的大趋势。在AI计算需求爆发背景下,单一芯片或架构已难以满足复杂工作负载需求,不同计算单元间的协同效率成为关键竞争维度。英伟达与英特尔通过资本与技术双重纽带建立的联盟,或将引导行业进入”新合纵连横时代”。

未来展望:计算基础设施的”新纪元”

英伟达与英特尔的合作不仅是一次商业交易,更可能成为计算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其影响将远超两家公司本身,从三个维度塑造未来计算基础设施的演进路径:

技术融合的深化 目前合作主要聚焦于NVLink与x86架构的互连,但双方已暗示未来可能拓展至制造领域。英特尔CEO陈立武在直播中提到:”我们在18A、14A制程节点上持续进步,未来会评估是否适合英伟达的代工需求。”这意味着,若英特尔先进制程进展顺利,英伟达未来可能将部分GPU交由英特尔代工,形成从设计到制造的全产业链合作。这种深度协同将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与供应稳定性,但也可能引发行业对技术垄断的担忧。

产品路线图的想象空间 根据协议,双方将开发”多代定制产品”,暗示这将是一个长期合作项目。第一代产品可能聚焦于基础互连功能的实现,而未来几代产品或将探索更激进的集成方案,如将GPU芯粒(Chiplet)与CPU封装在同一基板上,甚至开发真正统一的异构计算架构。英特尔在先进封装技术上的积累(如Foveros、EMIB)与英伟达在芯片互连上的专长(NVLink-C2C)结合,可能催生出突破性产品形态

产业生态的重构 长期以来,计算产业围绕CPU与GPU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技术生态,开发者需要针对不同架构优化代码。随着NVLink实现x86与英伟达GPU的深度耦合,软件开发范式可能趋向统一,降低AI应用的部署门槛。黄仁勋强调:”这场变革的核心是英伟达的CUDA架构。”可以预见,CUDA生态系统将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而支持多种计算架构的开放标准(如oneAPI)也将获得更多关注。

这场”算力联姻”也面临诸多挑战。从监管角度看,两家巨头深度合作可能引发反垄断审查;从技术角度看,x86架构与NVLink的整合需要克服大量工程难题;从市场角度看,如何平衡合作与竞争关系考验管理智慧。但无论如何,英伟达这50亿美元的”赌注”已成功搅动半导体行业的一池春水,为AI计算时代的基础设施建设开辟了新路径。

正如黄仁勋所言:”这一历史性的合作将英伟达的AI和加速计算堆栈与英特尔的CPU和庞大的x86生态系统紧密结合,实现了两大先进平台的融合。我们将携手扩展生态系统,为新计算时代奠定基础。”当CPU与GPU之间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计算产业的新纪元也将随之开启。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