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上一秒还在蹭我手心撒娇,下一秒就突然亮爪子,手背上瞬间多了三道血印子!” 相信不少铲屎官都有过这样的 “惊魂时刻”—— 满心欢喜想和猫咪亲昵,却冷不丁被自家的 “小刺客” 偷袭。猫咪的利爪虽锋利,但只要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就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既不让自己受委屈,也不影响和猫咪的感情。

第一步:伤口紧急处理,15 分钟肥皂水清洗是关键
被猫咪抓伤的瞬间,疼痛和慌乱很容易让人手足无措,但此时最该做的是 “冷静 + 快速处理”。首先,立刻冲向水龙头,打开流动的清水,将伤口对准水流冲洗。水流的冲击力能初步冲掉伤口表面的污垢、毛发和部分细菌,为后续清洁打下基础。
紧接着,找一块肥皂(普通洗衣皂或洗手液均可),充分揉搓出泡沫后,涂抹在伤口及周围皮肤。这一步是重中之重,必须持续 15 分钟以上 —— 用手指轻轻撑开伤口,让肥皂水渗透到伤口深处,确保每一处破损皮肤都被覆盖。很多人觉得 “15 分钟太长,随便洗洗就行”,但要知道,狂犬病病毒对肥皂水敏感,15 分钟的持续清洗能大幅降低病毒残留风险,哪怕多忍耐一分钟,都是对自己健康的保障。
清洗完毕后,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轻轻吸干伤口水分,然后进行消毒。这里要注意,千万别用酒精消毒!酒精刺激性极强,会让伤口剧痛难忍,还可能破坏伤口组织,影响愈合。推荐使用碘伏:用棉签蘸取适量碘伏,从伤口中心向外螺旋式涂抹,覆盖伤口及周围 1-2 厘米的皮肤区域,既能有效杀灭残留细菌,又能减少对伤口的刺激。消毒后无需包扎过紧,保持伤口透气即可,过度包裹反而容易滋生细菌。
第二步:疫苗要不要打?看 “伤口级别” 和 “猫咪情况”
处理完伤口,很多铲屎官会陷入纠结:“要不要去打狂犬疫苗?破伤风疫苗需要吗?” 其实答案并非 “一刀切”,要结合 “伤口暴露级别” 和 “猫咪健康状况” 综合判断。
先看狂犬疫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 一级暴露:完好的皮肤被猫咪舔舐,或只是接触猫咪毛发、粪便,没有任何皮肤破损。这种情况无需打疫苗,用清水清洗接触部位即可。
- 二级暴露:裸露皮肤被猫咪轻咬,或出现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比如只有红痕,没破皮出血)。此时需要及时接种狂犬疫苗,且要在 24 小时内(最迟不超过 48 小时)前往医院接种,按 “0、3、7、14、28 天” 的程序完成全程接种,不能中途断针。
- 三级暴露:皮肤有贯穿性抓伤(比如伤口出血)、多处抓伤,或破损皮肤被猫咪唾液污染(比如猫咪舔过伤口)。这种情况最危险,除了接种狂犬疫苗,还需要在伤口周围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增强免疫效果。
判断时还要参考猫咪的情况:如果是自家养的猫咪,定期接种狂犬疫苗(每年一次,有接种证明)、平时不出门、健康活泼,且抓伤你的原因是 “你不小心弄疼它”(比如拽到尾巴、碰到伤口),那么感染风险会相对较低;但如果是流浪猫、陌生猫咪抓伤,或猫咪有异常行为(比如狂躁、畏光、流口水),无论伤口大小,都建议直接按三级暴露处理,别心存侥幸 —— 狂犬病一旦发作,死亡率几乎是 100%,没有任何补救机会。
再看破伤风疫苗。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喜欢在缺氧的环境中繁殖,所以是否需要接种,主要看伤口深度:
- 如果只是表皮抓伤,伤口浅、干净,没有接触泥土、灰尘,一般不需要打疫苗(除非你近 5 年内没接种过破伤风疫苗)。
- 如果伤口较深(比如抓出小坑,能看到皮下组织),或伤口接触过脏东西(比如猫咪爪子沾了泥土、垃圾),就需要及时接种破伤风疫苗。如果近 5-10 年内接种过,可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加强;如果超过 10 年没接种,或从未接种过,必须全程接种。
第三步:后续护理别忽视,警惕 “感染信号”
接种完疫苗不代表万事大吉,后续的伤口护理和观察同样重要,很多人就是因为 “觉得没事了” 而忽略这一步,导致伤口感染。
首先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洗手、洗澡时要格外小心,避免伤口沾水,可用防水创可贴或保鲜膜暂时保护(但洗澡后要立即取下,擦干伤口并重新消毒)。穿衣服时选择宽松、柔软的款式,避免衣物摩擦伤口,导致二次损伤。
其次要每天观察伤口情况。正常的伤口会在 3-5 天内逐渐结痂,轻微红肿会慢慢消退;但如果出现这些 “感染信号”,一定要及时就医:

- 伤口周围红肿范围扩大,伴随明显疼痛、灼热感;
- 伤口有渗液(比如黄色脓液)、异味,或结痂后反复流脓;
- 出现全身症状,比如发热(体温超过 38℃)、乏力、头痛、恶心。
另外,还要留意猫咪的状态。如果是自家猫咪,观察它是否有异常行为(比如精神萎靡、不吃不喝、爪子红肿),如果猫咪也出现不适,可能是它爪子有伤口或感染,需要一起带往宠物医院检查。
第四步:预防再次被抓,掌握 “猫咪沟通密码”
被抓伤一次就够疼了,想要避免重演,关键是读懂猫咪的 “肢体语言”,学会正确互动。
首先要识别猫咪的 “警告信号”:当猫咪耳朵向后贴(像飞机耳)、尾巴快速甩动、背部毛发竖起,或发出低沉的 “呜呜” 声时,说明它正处于烦躁、警惕的状态,此时千万别凑上去摸它、抱它,否则很容易被抓伤。这时候最该做的是 “离它远点”,给它一个安静的空间,等它情绪平复后再互动。
其次要选对互动工具。很多人喜欢用手直接逗猫咪,比如用手指模拟 “猎物” 让猫咪扑抓,久而久之,猫咪会误以为 “人的手是玩具”,玩耍时容易失控抓伤。正确的做法是用逗猫棒、激光笔、羽毛玩具等,保持一定距离和猫咪互动,既满足它的狩猎本能,又能避免直接接触爪子。
最后要定期给猫咪剪指甲。猫咪指甲长得快,过长的指甲不仅容易抓伤你,还可能让猫咪自己勾到毛发、家具,甚至导致指甲断裂出血。建议每 2-3 周剪一次指甲,用猫咪专用指甲剪(避免用人类指甲剪,容易剪裂),剪的时候注意避开 “血线”(指甲里粉红色的部分,是血管和神经所在),只剪前端透明的部分即可。如果担心剪到血线,可以先在血线前 1-2 毫米处剪,慢慢摸索经验;实在没把握,也可以带猫咪去宠物医院或宠物店,让专业人士帮忙。
其实猫咪抓伤主人,大多不是 “故意找茬”,可能是你不小心弄疼它,或是它玩耍时没控制好力度,甚至只是想 “提醒你别打扰它”。作为铲屎官,我们既要学会保护自己,也要理解猫咪的行为逻辑,用科学的方法应对问题,才能和自家的 “小刺客” 和谐相处,享受养猫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