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位数年薪留不住ChatGPT功臣,Meta重组后的AI梦之队正在瓦解
硅谷最昂贵的AI人才争夺战正演变成一场管理灾难。据《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最新报道,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斥巨资打造的AI梦之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分崩离析危机,ChatGPT联合创始人赵晟佳加入不到两周即欲重返OpenAI,这场挖角与离职的风暴将Meta推入了深度管理困局。
千万年薪留不住的AI核心:赵晟佳的“即插即逃”
Meta的这场人才危机在赵晟佳身上达到高潮——这位ChatGPT的核心缔造者被扎克伯格以九位数年薪挖角后,却戏剧性地选择火速“回归”。
内部文件显示,赵晟佳在Meta工作仅数日便签署了重返OpenAI的雇佣协议,迫使扎克伯格祭出紧急措施:授予“首席AI科学家”头衔试图挽留。这不是孤例,消息人士透露至少三名新加入的研究员在入职月内集体出走,其中包括:
- Ethan Knight(原xAI研究员)
- Avi Verma(完成入职却从未到岗)
- Rishabh Agarwal(加入4个月即离职)
即使Meta发言人坚称这是“招聘市场常态”,但资深员工Chaya Nayak(生成式AI产品管理总监)和Loredana Crisan(生成式AI副总裁)同时宣布转投OpenAI和Figma的事实,揭示了这场离职潮的严重性远超官方说辞。
28岁少年总裁的困局:权力重组引爆内部割裂
危机的源头直指扎克伯格主导的激进重组计划。这位社交巨头将原“超级智能实验室”拆分为四大部门(前沿大模型、基础科研、产品落地、基础设施),并将价值140亿美元收购的Scale AI公司创始人、28岁的Alexandr Wang推上核心管理岗位。
然而这场组织变革引发了多重问题:
权力洗牌边缘化元老
- 图灵奖得主Yann LeCun虽保留首席科学家头衔,却被纳入年轻领导的汇报体系
- 曾主导Llama项目的Ahmad Al-Dahle成为无团队主管的“光杆司令”
- 首席产品官Chris Cox实际丧失生成式AI管理权
初创基因难融大厂生态
多位内部人士指出,Wang及其Scale团队难以适应Meta特有环境:
- 对官僚体系及内部资源争夺表达失望
- 关键算力支持变“空头支票”
- 缺乏初创公司的明确营收指标导致方向感迷失
战略转向引发矛盾
重组后首个重大决策——放弃Llama Behemoth旗舰模型的开发,暴露团队执行力与预期落差。更棘手的是,扎克伯格与Wang在实现“超级智能”的时间表上存在根本分歧,CEO的进度施压加剧团队焦虑。
踩下急刹的挖角狂潮:硅谷生态的深层警示
这场风暴揭示了扎克伯格人才战略的深层裂痕。据Meta内部备忘录,公司已“暂停所有MSL团队招聘”(关键岗除外),这意味着持续半年的疯狂挖角告终——此前Meta已从OpenAI、Google、苹果等对手处挖来逾50位顶尖人才。
反观OpenAI,CEO Sam Altman早前谴责Meta“不道德挖角”的警告言犹在耳。如今核心人才主动回流,无疑是对Meta管理失序的戏剧性嘲讽。这场混乱印证了硅谷的生存法则:
顶级人才=技术理想×公司文化匹配度×管理成熟度
在扎克伯格押注的未来十年AI竞争中,他必须意识到:金钱可购买智力,却买不来团队凝聚力;年轻气盛可带来创新,却无法替代管理经验。Meta能否在危机中重构其AI战略,将决定其是否会被这场自我制造的混乱永久抛离AI竞争的领跑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