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埃菲尔铁塔遇上中国带货天团:一场跨文化的商业实验
小芒电商打造的《巴黎合伙人》尚未开播,便因”巴黎+国货”的混搭概念引发热议。节目组将录制现场设在浪漫之都,却让明星们化身创业者,在香榭丽舍大街的橱窗前推销中国设计——这种文化碰撞本身就成了最大看点。
黄晓明作为常驻MC,被曝将带领团队承包巴黎老佛爷百货的一角,用直播带货的方式推广国潮服饰。而李佳琦的加盟更被视作”降维打击”:这位”口红一哥”在预告片中对着镜头说出”OMG,巴黎人还没见过这样的丝绸质感!”时,弹幕已疯狂刷屏”笑不活了”。节目组透露,他将在埃菲尔铁塔下搭建临时直播间,与法国店主PK销售额,这场”东西方销售天王”的较量被网友戏称为”铁塔下的李佳琦经济学”。

二、明星人设崩塌现场?真实创业下的”反精致”风暴
与常规综艺追求”完美偶像”不同,《巴黎合伙人》刻意暴露明星的脆弱面。赵昭仪在预告片里蹲在路边啃法棍充饥的画面,与其综艺常驻的”甜妹”标签形成强烈反差;尚雯婕拄拐坚持收银的镜头更被赞”职场女性教科书”。
最引发讨论的是阿诺的”纸片人”争议。节目组放出她试穿高定礼服时肋骨若隐若现的片段,网友分成两派:有人认为”女明星瘦得健康就行”,也有人翻出她过往访谈中”为角色减重20斤”的往事,质疑节目组刻意制造焦虑。对此,总导演在采访中回应:”我们想展现创业者真实的状态——当张予曦为改设计稿熬红眼睛时,阿诺确实在用饥饿感对抗时差。”
三、从直播话术到收银台博弈:被低估的”商业课”

节目组透露,所有明星需通过三轮考核才能获得创业资金:第一关是”巴黎街头快闪带货”,李佳琦现场教学如何用”三句话让法国人买下马面裙”;第二关”库存危机”中,毕雯珺因误判市场需求导致羽绒服滞销,不得不向本地批发商求助;最残酷的是第三关”合伙人互投”,颜安为争取资源,当场拆穿某明星虚报社交媒体数据的黑料。
这些情节被业内人士视为”职场生存指南”。有MCN机构负责人分析:”李佳琦教张予曦用’场景化话术’——比如把围巾描述成’塞纳河畔的晚风’,这招其实能提升30%转化率。”而赵昭仪在收银台发明的”方言抽奖”(用法语谐音梗吸引顾客),已被节目组注册为商标。
四、麻辣烫与高定礼服:文化输出的AB面
节目中最意外的爆款素材,竟是明星们集体沉迷重庆麻辣烫的片段。当黄晓明端着红油汤底出现在巴黎街头时,本地店主惊呼”c’est incroyable(太不可思议)!”而阿诺穿着新中式刺绣外套吃串串的画面,更被时尚博主解读为”东方美学对巴黎的温柔反击”。
这种反差萌背后藏着节目组的巧思:他们要求每位明星设计融合中法的”创业单品”。尚雯婕的”拐杖首饰”(将医用支架改造成项链)、周峻纬的”法棍香薰”(用面包香气替代传统香精),这些脑洞大开的设计在预告片里收获”这才是文化输出正确打开方式”的好评。

五、暑期档综艺大战的”降维打击”
据业内人士透露,《巴黎合伙人》避开偶像选秀红海,选择”创业+文旅”赛道,背后是小芒电商布局”内容电商”的关键一步。节目未播先火的另一个原因是”反套路”:没有剧本的争吵、真实的销售数据、甚至明星自掏腰包补货的情节,都被节目组以”纪录片式镜头”保留。
“当其他综艺还在制造冲突时,我们更想展现创业者如何优雅地失败。”总导演这句话或许解释了为何预告片里,李佳琦安慰创业失败的赵昭仪时说的”巴黎不相信眼泪,但相信下次直播”能引发如此强烈的共鸣。
《巴黎合伙人》像一面多棱镜:既折射出明星光环下的真实奋斗,也映照着中国文化出海的生动实践。当埃菲尔铁塔的灯光照亮中国主播的直播间,这场发生在塞纳河畔的”商业实验”,或许比任何综艺都更接近真实的商业世界。正如网友调侃:”看完只想立刻打开淘宝,看看能不能抢到明星同款’巴黎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