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摄影器材领域,每一次重大技术革新都能引发摄影爱好者们的广泛关注。9 月 20 日消息传来,据外媒 LeicaRumors 爆料,当徕卡 M11-V 即将与大众见面之际,徕卡公司内部正马不停蹄地对新一代 M12 原型机展开紧锣密鼓的测试。此次徕卡 M12 若能成功推出,其最大的亮点无疑是或将首次搭载机身防抖(IBIS)功能,这一技术突破极有可能为徕卡 M 系列在摄影领域带来全新的变革,特别是在暗光环境下的拍摄体验,有望得到质的飞跃。

徕卡 M 系列相机,自诞生以来便一直作为旁轴相机领域的标杆存在。其经典的设计风格、卓越的光学性能以及独特的拍摄体验,深受全球摄影爱好者,尤其是追求极致画质与拍摄操控感的专业摄影师的青睐。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其紧凑且精妙的机身设计,徕卡 M 系列一直未能搭载机身防抖功能。回顾徕卡现有的产品线,在防抖技术应用方面呈现出多种不同的策略。其中,SL2 及后续机型凭借先进的技术支持,实现了 5 轴机身防抖,为用户在手持拍摄时提供了较为稳定的保障;Q 系列相机则另辟蹊径,依靠镜头光学防抖(OIS)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拍摄过程中的抖动影响;而 S/TL/CL 系列相机,要实现防抖效果,需外接具备防抖功能的镜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拍摄的便捷性与灵活性。
从技术原理角度深入剖析,机身防抖技术主要是通过传感器位移的方式来补偿拍摄者手持相机时产生的抖动。在实际拍摄过程中,特别是在暗光环境下,光线不足导致相机需要降低快门速度来获取足够的曝光量,而此时,哪怕是极其轻微的手部抖动,都可能导致拍摄出的照片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机身防抖功能的介入,能够显著提升暗光环境下的安全快门速度,让拍摄者在不借助三脚架等辅助设备的情况下,也能拍摄出清晰稳定的照片。对于徕卡 M 系列相机的忠实用户而言,这一功能的加入,无疑将极大地拓展手持拍摄的应用场景。想象一下,在繁华都市的夜晚,摄影师穿梭于街头巷尾,想要捕捉那些充满烟火气的瞬间,以往在暗光下手持拍摄难度较大,而有了机身防抖功能后,无论是拍摄夜间热闹的街景,还是在室内光线较暗的环境中拍摄人物肖像,亦或是使用长焦镜头捕捉远处的细节,都能有效减少因抖动而产生的模糊风险,从而更自由地创作,记录下更多精彩瞬间。
除了备受瞩目的机身防抖功能外,从目前透露的 M12 原型机设计信息来看,还存在着多项引人注目的改动。测试信息显示,M12 可能会将屏幕尺寸从 M11 的 3 英寸大幅升级至 3.9 英寸的触控屏。这一改变不仅能为用户带来更广阔、更清晰的图像预览和参数查看体验,还通过触控操作取代了部分物理按键,使得相机的操作流程得到进一步简化。对于习惯快速操作相机捕捉瞬间画面的摄影师来说,更简洁的操作意味着能够更迅速地调整参数,抓住稍纵即逝的拍摄时机。同时,M10 时代引入的 ISO 旋钮也有可能被移除,取而代之的是在机身上新增第二个拨轮。这一设计调整旨在进一步强化相机参数调节的便捷性,用户可以通过两个拨轮更高效地调节不同参数,在拍摄过程中实现更流畅的操作体验,满足不同场景下对参数快速调整的需求。
在大家关心的价格方面,据供应链传来的可靠消息,徕卡 M12 预计零售价将维持在 1 万美元左右,与现款 M11 保持一致。考虑到徕卡品牌一贯的高端定位以及其在相机技术研发上的持续投入,这样的价格维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徕卡对产品价值的自信以及对市场定位的坚守。在发布时间上,外媒根据徕卡 M11 于 2022 年 1 月发布的时间节奏进行推测,认为 M12 极有可能在 2026 年初正式亮相。届时,这款融合了全新技术与设计改进的徕卡 M12,必将在摄影器材市场中掀起新的波澜,让我们拭目以待,共同期待它为摄影爱好者们带来更多惊喜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