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石创新:千亿市值背后的“增收不增利”困局与90后首富的争议狂欢

一、业绩高增长与利润停滞的悖论

2025年上半年,影石创新交出了一份营收同比增长51.17%至36.71亿元的亮眼成绩单,但净利润仅微增0.25%至5.2亿元,扣非净利润更是近乎零增长(0.06%)。这种“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源于两大战略投入:

  1. 销售费用激增75%:公司为拓展大众消费市场,线上营销与线下直营店投入大幅增加,销售费用率达17.1%,同比提升2.37个百分点。
  2. 研发投入翻倍:研发费用同比暴涨100.35%至5.62亿元,占营收比重达15.3%,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其中,1836名研发技术人员占总员工数的56.75%,人力成本显著推高支出。

市场对此反应分化:尽管股价一度冲高至352元/股(市值1412亿元),但财报发布次日股价大跌8.48%,反映出投资者对短期盈利能力的担忧。

二、刘靖康的430亿身家与“撒钱”风波

作为科创板首位90后创始人,刘靖康通过控股北京岚锋及一致行动人岚沣管理,合计控制影石创新30.53%股权。按峰值市值计算,其个人财富达430亿元,成为中国90后首富。然而,其“撒钱犒劳团队”的争议事件将公司推向舆论风口:

  • 事件背景:2025年8月14日,影石发布全景无人机“影翎Antigravity”公测,研发团队庆功会上,刘靖康从高处向员工抛撒现金红包,视频流出后引发“炫富”质疑。
  • 公司回应:官方致歉称该行为属“个人互动”,并承诺规范管理层行为,但外界仍将其视为“有钱任性”的象征。这一事件也折射出影石创新面临的品牌形象管理挑战——如何在保持初创企业活力的同时,符合上市公司公众形象要求。

三、战略转型:从全景相机到无人机的豪赌

影石创新的高估值(PE超200倍)已无法仅凭占全球67%份额的全景相机业务支撑,其增长焦虑体现在:

  1. 主业天花板显现:消费级全景相机收入占比86%,但专业级产品收入下滑14.5%,毛利率同比下降2.22个百分点至51.22%。
  2. 进军无人机市场:公测中的“影翎Antigravity”瞄准万亿级无人机市场,试图通过“全景+无人机”差异化定位对抗大疆。但该产品2026年才上市,短期内无法贡献收入。
  3. 技术护城河与风险并存:公司拥有998项境内外专利,但大疆、GoPro等巨头已通过新品和专利诉讼施压。研发投入能否转化为技术壁垒仍是未知数。

四、资本市场的期待与隐忧

影石创新被贴上“AI硬件+新消费+出海”三重标签,但其高估值依赖叙事而非当前业绩:

  • 乐观派观点:无人机业务若能打开增量空间,公司将重塑估值逻辑。
  • 谨慎派警告:销售与研发费用率持续攀升(合计占营收32.4%),现金流净额同比骤降60%,财务承压明显。

创新者的两难

刘靖康从“技术极客”到千亿企业掌门的蜕变,是中国科技新贵的典型样本。然而,影石创新正面临所有硬件厂商的终极命题——如何在技术投入与盈利平衡、主业深耕与边界拓展之间找到最优解。撒钱视频或许只是插曲,但公司能否在巨头的围剿中“飞”出第二增长曲线,才是430亿身家背后的真实考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