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首尔奥林匹克公园棒球场,蝉鸣裹着暑气在看台上翻涌。韩国女团IVE成员们穿着定制开球服走向投手丘时,镜头扫过的瞬间,社交平台的热搜词条突然开始疯狂跳动——#IVE开球服性暗示#的话题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冲上韩国本土热搜前三。这场本应展现青春活力的体育礼仪活动,因一组被部分网友认为”过于强调身体曲线”的队服,意外演变为一场关于偶像形象审美的公共讨论。

从”国民妹妹”到”争议中心”:IVE的公众形象转折
作为STARSHIP娱乐2021年推出的六人女子组合,IVE自出道以来便以”清冷贵气”的差异化路线突围。张元英的”拽姐”气质、安宥真舞台上的爆发力、Liz的空灵声线,加上直井怜、宋允亨、金秋天各有特色的个人魅力,让这个平均年龄20岁的女团迅速成长为”三代团顶流”。她们的日常活动造型常以”学院风””纯欲感”为主,舞台服装虽偶有露肤设计,却始终保持着”精致而不逾矩”的安全距离。
此次引发争议的开球仪式,原本是IVE继去年9月后第二次受邀参与的职业棒球开场活动。不同于舞台表演需要强化视觉冲击力,这类体育场合的应援服装通常更强调”青春活力”与”亲和力”。据现场观众回忆,成员们当天身着白色为主色调的短款上衣搭配高腰格纹半裙,整体设计延续了品牌方公开的概念图——”夏日校园风”。但当镜头拉近时,部分网友注意到上衣的收腰剪裁较常规款更贴合身体曲线,领口处的V形设计较以往活动造型下探了约1.5厘米,搭配短款下装的露腰长度,让部分肢体动作(如抬臂击球、转身与观众互动)时,腰腹与背部的肌肤线条被较为明显地勾勒出来。
“性暗示”争议:审美差异下的舆论撕裂
争议的导火索始于某韩网论坛的热门帖子。发帖者上传了IVE成员直井怜在抛球瞬间的侧面照,配文称:”这种程度的露腰+收腰设计,根本就是在打擦边球。女爱豆难道只能靠暴露博关注吗?”帖子迅速引发热议,评论区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
支持批评的一方认为:”她们才20岁左右,穿得这么紧绷反而失去了少年感,完全不像学生时代的开球仪式””之前其他女团也有类似设计,但IVE这次更夸张,明显是在迎合男性的视线”;而反对的声音则表示:”这是品牌方的设计,又不是故意卖肉””她们的身材本来就好,穿什么都好看,没必要上纲上线””说性暗示的人是不是对女孩子的身体太苛刻了?”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中国网友也加入了讨论。在微博相关话题下,有粉丝晒出IVE过往活动的”纯欲风”造型对比图,指出”这次的收腰其实是延续了品牌一贯的设计语言”;也有理性讨论者提出:”偶像服装确实需要考虑大众观感,毕竟她们的影响力不仅限于粉丝群体”。

直井怜回应:设计初衷是”成员的自我表达”
面对舆论发酵,IVE所属经纪公司STARSHIP娱乐于事件发酵48小时后发布官方声明,强调”服装由品牌方与成员共同参与设计,核心诉求是展现成员们的个性与活力”。而作为争议中多次被提及的”收腰设计”当事人,直井怜在当天的直播中主动回应了这一问题。
镜头前的直井怜穿着与开球服同系列的宽松T恤,语气轻松却带着认真:”其实这次的开球服是我们和设计师反复沟通的结果。大家知道,我们每个人的身材特点不太一样,有的腰细但肩宽,有的腿长但胯部较宽。所以在选款时,我们特别提出希望在基础款上做一些贴合自身线条的调整,这样在活动中会更自在。”
她进一步解释道:”比如我平时就喜欢稍微收腰的衣服,因为这样能突出腰线,看起来更有精神;而宋允亨前辈(另一成员)则希望裙子能短一点,因为她觉得自己腿长,想展现这个优势。我们都觉得,与其穿千篇一律的宽松运动服,不如选择既符合活动氛围,又能体现个人风格的服装。可能这样的设计确实和以往的活动造型不太一样,但我们真的没有考虑过’性暗示’什么的因素,只是想让大家看到更真实、更有活力的IVE。”
争议背后:偶像服装的”表达困境”与公众期待的错位
这场由一件开球服引发的讨论,实则折射出韩国偶像产业中长期存在的”表达困境”——当偶像团体的人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其形象管理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人选择”,而是需要平衡粉丝偏好、大众审美、商业合作与社会期待的多重变量。
从行业发展来看,韩国女团的服装设计始终处于”性感”与”纯真”的钢丝上。早期的少女时代以”清新元气”路线成功打开市场,而后来的BLACKPINK凭借”强势御姐风”突围,IVE的”清冷贵气”则是近年细分市场的产物。但无论哪种风格,”视觉吸引力”始终是偶像服装的核心诉求之一。品牌方在设计时,往往会参考当下流行趋势、成员个人特质以及活动场合的性质,试图在”吸睛”与”得体”间找到平衡点。
然而,公众对偶像的期待却呈现出复杂的分层:核心粉丝更关注”是否符合成员个人风格””能否突出独特性”;普通观众则可能以更严格的社会道德标准审视其形象;而部分保守舆论甚至将”暴露程度”与”道德水准”直接挂钩。这种认知差异,使得偶像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舆论的”风暴眼”。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表达”:新一代偶像的形象突围
值得注意的是,IVE在此次争议中的应对方式,与早期偶像团体的”道歉式公关”形成了鲜明对比。直井怜的回应没有回避问题,而是主动解释设计初衷,强调”成员的主动参与”,这种坦诚的态度反而赢得了一部分网友的理解。有粉丝在社交平台留言:”以前女团被说暴露只会发声明说’会注意’,但IVE这次敢说出’是我们自己选的’,反而让人觉得她们更有主见了。”
这种转变背后,是Z世代偶像对”自我表达”的强烈诉求。与前辈偶像相比,以IVE为代表的新生代偶像成长于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环境中,她们更习惯通过社交平台与粉丝直接互动,也更强调”个人独特性”的重要性。在服装选择上,她们不再满足于完全依赖造型师的”投喂”,而是主动参与设计,希望通过服装传递更多个人特质。
当然,这种”主动表达”仍需在商业规则与社会规范内进行。正如一位资深时尚编辑在专栏中所言:”偶像服装的争议本质上是审美权的争夺。当年轻一代试图通过服装宣告’我们的审美由我们自己定义’时,社会需要给予更多的包容与对话空间,而不是简单用单一标准进行评判。”
截至发稿前,IVE的开球服争议仍在持续发酵,但事件本身已超越了”是否性暗示”的表层讨论,转而指向更深刻的议题:在偶像工业高度商业化的今天,偶像的形象究竟是属于团队、品牌还是成员个人?当年轻偶像试图通过服装表达自我时,她们需要面对的,不仅是设计上的取舍,更是公众期待与自我表达之间的永恒博弈。
或许正如直井怜在直播最后所说:”我们穿衣服不是为了取悦所有人,而是为了让自己在活动中更开心,也让支持我们的人看到我们的用心。如果大家能感受到这份心意,那就足够了。”在审美多元的时代,或许我们更需要学会的,是放下偏见,给不同的表达多一点理解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