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博文物遇见美妆巨头:一场跨越千年的”美之道”对话

2025年7月25日,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事正在拉开帷幕。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欧莱雅集团联合打造的”美之道·循径至美”文化合作项目正式启动,这场以”美”为纽带的跨界合作,不仅将32件国宝级文物串成一条跨越时空的美学长廊,更以创新的技术手段与传播方式,为公众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中华传统美学的大门。

从”沉睡”到”新生”:32件文物里的中国美学密码

走进”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一件件静默千年的文物在精心设计的导览路线下,逐渐褪去了”展柜中的标本”标签,显露出鲜活的美学生命力。作为项目核心,国博特别遴选的32件文物堪称”美的百科全书”——既有承载中华文明源头的后母戊方鼎,其庄重威严的造型诠释着青铜时代的礼制之美;也有灵动鲜活的四羊青铜方尊,羊首与器身的完美融合展现着工匠”致广大而尽精微”的造物智慧;还有击鼓说唱俑那夸张的笑容,瞬间将汉代市井生活的烟火气与乐舞之美跃然眼前;孝端皇后凤冠上点翠工艺的流光溢彩,则凝结着古代服饰文化中”以饰载礼”的审美哲学。

这些文物的选择并非随意为之。”我们希望呈现的不仅是单一器物的美,更是不同历史维度下美学精神的演变。”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联络部主任朱晓云介绍道,”从新石器时代的稚拙之美,到商周的庄重之美,再到秦汉的雄浑、唐宋的雅致,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个时代的审美注脚。”值得一提的是,除却公众熟知的”镇馆之宝”,项目中还包含部分”小众”但极具美学价值的文物,如反映古代廉洁文化的”清风万里”展中的青玉竹节带钩,通过器物纹样传递”未出土时先有节”的精神追求,让”美”的内涵从视觉延伸至精神层面。

双线融合:让文物”活”起来的沉浸式体验

如果说精选文物是项目的”骨架”,那么创新的观展模式则是为其注入的”灵魂”。区别于传统单向度的文物陈列,”美之道”项目构建了”线下导览路径+线上小程序”的双轨体验,彻底打破了展厅间的物理界限。

在线下,观众只需跟随特意设计的”美”主题导览路线,即可串联起”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中国古代瓷器””玉器””服饰文化””廉洁文化”等多个专题展览。这条路线并非简单的空间串联,而是以”美”为核心线索,将不同展厅的文物有机串联——比如从后母戊方鼎的青铜之美,过渡到四羊方尊的铸造工艺之美,再延伸至瓷器的釉色之美、玉器的雕琢之美,最终落脚于服饰与廉洁文化中的精神之美,形成一条层层递进的美学认知脉络。

而线上的”美之道 循径至美”微信小程序,则让这种美学探索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观众只需扫描展签上的二维码,或直接在微信搜索小程序,即可随时查看文物的高清影像、专业文字解读,更能聆听由欧莱雅特邀的文化名人与明星录制的生动讲解。这些讲解并非照本宣科的学术阐释,而是以更贴近当代生活的语言,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比如击鼓说唱俑,讲解者会从”汉代打工人的快乐”切入,解读其背后的社会风貌;孝端皇后凤冠则会结合古代女性的身份标识,探讨”美”与”礼”的关系。这种”名人+文物”的跨界讲述,让严肃的历史话题变得亲切可感,也让文物真正”开口说话”。

美美与共:一场关于文化传承的双向奔赴

作为项目的重要参与者,欧莱雅集团北亚及中国公共事务总裁兰珍珍在启动仪式上分享了合作的初心:”116年来,欧莱雅始终专注于’美’的事业,但我们深知,真正的美不仅来自外在的修饰,更源于对文化根脉的理解与传承。中国国家博物馆拥有最深厚的美学宝藏,而我们有责任让这些宝藏被更多人看见、感知、热爱。”

这样的理念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罗文利的期待不谋而合。”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基因。”罗文利表示,”此次合作不是简单的’文物展示’,而是希望通过创新的传播方式,让文物中的美学精神活起来、传下去。当观众在小程序里听到明星讲述击鼓说唱俑的故事,在导览路线中触摸到四羊方尊的铸造痕迹,他们获得的不仅是对一件文物的认知,更是对’中式美学精神’的感悟——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细节的执着、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动人的部分。”

从”一时”到”长效”:美育普及的破圈尝试

据了解,”美之道·循径至美”项目将持续至2026年1月25日(每周一闭馆),每日开放时间为9:00-17:00(16:00停止入场)。这一时间跨度的设置,既考虑了暑期文化消费的高峰期,也希望通过长期的展示,让更多观众有机会参与其中。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合作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场限时活动。正如朱晓云所言:”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探索出一条博物馆与商业品牌协同传播文化的新路径。”在文化消费日益增长的当下,公众对”美”的需求已从”欣赏”升级为”体验”,从”知晓”深化为”理解”。欧莱雅作为全球美妆巨头,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与数字化运营经验;而国博则代表着最权威的文化遗产资源。两者的结合,恰恰实现了”专业内容”与”大众传播”的优势互补——前者确保了文化解读的准确性,后者则通过技术手段与传播渠道,让专业知识以更易接受的方式触达更多人群。

从后母戊方鼎的青铜绿锈到孝端皇后凤冠的点翠流光,从青铜时代的礼制之美到明清时期的生活之美,”美之道·循径至美”项目用32件文物串起了一条跨越三千年的美学长河。它不仅是一场展览,更是一次关于”美”的对话:古人与今人的对话,文物与生活的对话,传统与创新的对话。在这条”美之道”上,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学答案——或许是对某一纹样的心动,或许是对某段历史的感悟,又或许,是对”中华之美”更深切的认同与热爱。而这,或许正是文化传承最美好的模样。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