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里,空调突然变成 “脾气古怪的朋友”—— 明明设定了 26℃,却一会儿吹出刺骨冷风,一会儿又吐出室温般的热风,让人在冰火两重天里反复煎熬。这种 “时冷时热” 的故障不仅影响体感,更可能暗藏设备隐患。今天就来拆解这一问题的常见原因,帮你精准排查,快速解决。
一、制冷剂:空调的 “能量搬运工” 出问题
制冷剂(俗称 “冷媒”)是空调制冷的核心介质,负责在室内外机组间循环,搬运热量。一旦制冷剂 “出状况”,就可能导致制冷时断时续。
1. 制冷剂不足(最常见)
空调使用 3-5 年后,若管道接口轻微泄漏,会导致制冷剂缓慢减少。当制冷剂不足时,空调启动初期,少量制冷剂还能参与循环,短暂吹出冷风;但很快因流量不足,无法持续吸热,制冷效果骤降。此时压缩机会因 “空转” 过热,触发保护机制停机;待温度下降后,压缩机再次启动,形成 “制冷 – 停摆 – 再制冷” 的循环。

表现特征:空调启动后先冷后热,外机连接管(细管)结霜,运行时伴有 “嘶嘶” 的气流声。
解决办法:联系专业人员检测漏点并补焊,抽真空后重新定量添加制冷剂(不可盲目补加,否则可能加剧泄漏)。
2. 制冷剂过量
少数情况是维修时误加过多制冷剂,导致系统压力异常。过量的制冷剂会占据管道内的有效空间,降低换热效率,甚至引发压缩机 “液击”(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造成冲击)。此时压缩机会频繁启停,制冷效果时好时坏。
表现特征:外机风扇运转正常,但制冷断断续续,摸外机侧面(冷凝器)会感觉异常烫手。
解决办法:由维修人员释放多余制冷剂,将压力调至标准值(不同制冷剂对应压力不同,如 R32、R410A)。
二、压缩机:制冷 “心脏” 的 “疲惫信号”
压缩机是空调的 “动力源”,负责压缩制冷剂。若压缩机工作异常,制冷循环会直接中断。
1. 压缩机过热保护

夏季外机暴露在烈日下,若散热片积灰、风扇转速变慢,或外机被围墙、杂物遮挡,会导致压缩机散热不良。当压缩机温度超过 110℃(不同品牌略有差异),内置的过热保护开关会自动切断电源;待温度降至安全范围(约 70℃),又会重新启动,形成 “制冷 – 停机 – 再制冷” 的循环。
表现特征:空调制冷约 10-30 分钟后突然停冷,外机风扇可能仍转,但压缩机不工作,半小时后又恢复制冷。
解决办法:清理外机散热片灰尘,移除遮挡物,确保外机周围至少留出 50cm 散热空间;若风扇故障,更换风扇电机或电容。
2. 压缩机老化或故障
使用超过 8 年的空调,压缩机内部零件(如活塞、阀片)可能磨损,导致压缩效率下降。当压缩机 “力不从心” 时,会出现 “能启动但无法持续高效工作” 的情况,表现为制冷时强时弱。若压缩机线圈局部短路,还可能因电流过大触发保护,频繁启停。
表现特征:空调制冷效果整体下降,停机时无规律,外机运行时伴有异常噪音(如 “咔咔” 摩擦声)。
解决办法:轻微老化可尝试添加压缩机润滑油缓解;严重故障则需更换压缩机(成本较高,需评估空调整体使用年限是否值得更换)。
三、传感器:空调的 “体温计” 失灵了
空调靠温度传感器感知环境温度,若传感器故障,会向主板传递错误信号,导致机组 “误判” 工况。
1. 室内温度传感器故障

室内机回风处的温度传感器,负责检测房间温度。若传感器因积灰、受潮或元件老化失灵,可能把 26℃的室温误判为 20℃(低于设定温度),此时主板会指令压缩机停机;但实际室温仍高,过几秒传感器又 “清醒”,重新指令开机,导致制冷频繁切换。
表现特征:空调制冷时冷时热,与设定温度偏差大,遥控器显示温度忽高忽低。
解决办法:拆开室内机面板,用棉签清理传感器表面灰尘;若仍故障,更换同型号传感器(成本低,约 50-100 元)。
2. 管温传感器故障
室内机蒸发器上的管温传感器,用于检测制冷剂温度,防止蒸发器结霜。若传感器失灵,可能误判蒸发器 “过冷结霜”,指令压缩机停机除霜(实际并未结霜),导致制冷中断;除霜程序结束后,又恢复制冷,形成周期性中断。
表现特征:制冷 10-15 分钟后突然停冷,室内机吹自然风(类似除霜模式),5 分钟后又出冷风。
解决办法:更换管温传感器,需注意传感器的阻值(如 10kΩ、20kΩ,需与原型号一致)。
四、滤网与蒸发器:“呼吸通道” 堵塞的连锁反应
空调制冷时,室内机蒸发器需要吸入空气换热。若滤网或蒸发器被灰尘堵塞,会直接影响换热效率。
1. 滤网长期未清洗
滤网的作用是过滤空气中的灰尘、毛发。若 3 个月以上未清洗,滤网会被杂质堵塞,导致进风量减少。此时蒸发器无法充分吸热,制冷效果下降;同时,蒸发器温度会过低(接近 0℃),触发结霜保护,压缩机停机;待霜层融化后,又重新启动,形成时冷时热。

表现特征:空调出风量变小,制冷断断续续,滤网表面能看到明显灰尘、毛发。
解决办法:取下滤网,用清水冲洗(若油污重可加中性洗涤剂),晾干后装回(建议每 2-3 周清洗一次)。
2. 蒸发器积尘或发霉
若滤网长期不洗,灰尘会进一步进入蒸发器,附着在翅片上。蒸发器被污染后,换热面积减少,制冷效率骤降,且容易结霜,导致压缩机频繁启停。
表现特征:即使清洗滤网后,制冷仍时好时坏,凑近室内机可闻到霉味。
解决办法:由专业人员拆开室内机,用专用清洗剂冲洗蒸发器(需避免电机、电路进水),每年 1-2 次深度清洁为宜。
五、电源与电路:“动力供给” 的不稳定因素
空调是大功率电器,对电源稳定性要求高。电压不稳或电路接触不良,会导致压缩机、风扇等部件工作异常。
1. 电压波动过大
夏季用电高峰时,若家庭电压低于 198V(标准 220V±10%),压缩机无法正常启动,可能出现 “启动 – 失败 – 再启动” 的反复尝试,表现为制冷时有时无;若电压突然飙升(如超过 242V),电路中的过压保护会触发,切断电源,电压恢复后又重启。

表现特征:空调制冷时断时续,同时家里其他电器(如灯光)会闪烁,电表附近可能听到 “滋滋” 声。
解决办法:安装稳压器(需匹配空调功率,如 1.5 匹空调选 3000W 以上稳压器);联系电力部门检查入户电压,若长期不稳需整改线路。
2. 电路接触不良
空调电源线、插头、接线端子若松动、氧化,会导致供电时断时续。比如插头与插座接触不良,会出现 “通电 – 断电 – 再通电” 的瞬间切换,压缩机、风扇也会跟着启停,制冷自然时有时无。
表现特征:空调工作时,插头处有火花或 “滋滋” 声,触摸插头感觉发热,制冷随供电中断同步停止。
解决办法:关闭电源,检查插头是否松动、插座是否氧化(若插座铜片变形,需更换新插座);接线端子处需由电工重新紧固(避免自行操作,防止触电)。
六、环境因素:“外部条件” 的隐性干扰
除了设备本身,使用环境也可能导致空调时冷时热。
1. 外机散热不良
外机需要向外界排放热量,若安装在封闭空间(如阳台未开窗)、被阳光直射(无遮阳棚),或外机之间距离过近(小于 1 米),会导致散热效率下降,压缩机频繁触发过热保护(如前文所述)。
解决办法:给外机加装遮阳棚(避免直接覆盖外机),移除周围遮挡物,确保外机前后左右留有足够空间(前方至少 1.5 米,后方至少 0.5 米)。
2. 房间负荷 “超标”
若空调制冷量(如 1 匹约 2500W)小于房间所需(如 20㎡房间用 1 匹空调),或房间西晒、窗户未关、人员密集,会导致空调长期满负荷运行。此时压缩机可能因过热保护停机,待室温上升后又启动,形成时冷时热。
表现特征:空调持续运转但制冷效果差,频繁停机,房间温度始终降不到设定值。
解决办法:更换更大匹数空调(如 20㎡选 1.5 匹),关窗拉窗帘减少热量进入,或加挂风扇辅助循环。
七、其他 “小众” 原因
除上述常见问题,还有一些偶发因素可能导致制冷断断续续:
- 遥控器故障:遥控器按键粘连(如 “制冷” 键卡住),会向空调发送混乱指令,导致运行模式频繁切换。可取下电池,用酒精擦拭按键面板。
- 四通阀串气(冷暖型空调):四通阀是切换冷暖模式的部件,若阀片密封不严,制冷剂会在高低压侧串流,导致制冷效率下降,时冷时热。需更换四通阀(属大修,建议联系售后)。
- 外机风扇故障:风扇电机或电容损坏,会导致风扇转速变慢或停转,外机散热不良,压缩机频繁保护。需更换风扇电机或电容。
从排查到预防的实用建议
遇到空调时冷时热,可按 “先简单后复杂” 的顺序排查:先检查滤网、电源、环境(这些用户可自行操作),再观察外机是否停机、有无异常噪音,最后联系专业人员检测制冷剂、压缩机、传感器。
需要提醒的是:涉及制冷剂添加、电路维修、压缩机拆解等操作,务必找持证维修人员,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漏氟、触电或设备损坏。此外,定期维护(如每年清洗蒸发器、检查制冷剂压力)能有效减少这类故障 —— 就像人定期体检一样,空调也需要 “保养” 才能长久稳定工作。
若你的空调也有 “忽冷忽热” 的毛病,不妨对照上述原因逐一排查,多数情况下,只需简单清理或小修就能恢复正常。毕竟,在炎炎夏日,一台稳定制冷的空调,才是最贴心的 “降温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