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晚,小米汽车第二款量产车型——豪华高性能SUV YU7在”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上正式亮相。新车共推出三个版本,售价分别为25.35万元、27.99万元和32.99万元,起售价比直接竞争对手特斯拉Model Y低约1万元。这一价格策略延续了小米SU7上市时的高性价比路线,同时展现了小米在智能电动车市场的野心。

历时539天测试,定位”豪华高性能SUV”
作为小米首款SUV车型,YU7早在去年12月便登陆工信部目录,但雷军当时解释称,此举是为了让测试车尽早拆除伪装,进行更全面的实测。官方数据显示,自2024年初启动整车测试以来,YU7累计行驶649万公里,覆盖296个城市,测试时长长达539天。这种”长跑式”验证凸显了小米对产品质量的重视。

雷军在发布会上强调,SUV是汽车行业的”主战场”,而YU7将直面特斯拉Model Y的竞争。从参数看,YU7最大马力达690PS,零百加速仅3.23秒,最高时速253km/h,性能表现突出。全系标配小米智能底盘、激光雷达、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700TOPS辅助驾驶算力等高端配置,进一步强化了其”豪华高性能”定位。
价格策略:比Model Y便宜1万,能否复制SU7成功?
小米YU7的定价直接对标Model Y。目前,2025款特斯拉Model Y后驱版售价26.35万元,长续航版31.35万元,而YU7的三个版本分别覆盖25万-33万元区间,最低配比Model Y便宜1万元。雷军表示:”在多项数据领先的情况下,我们只比Model Y便宜一万。”
这一策略与小米SU7的定价逻辑相似。SU7上市一年多已交付超25万台,锁单交付周期仍长达30周,证明小米在电动车市场的号召力。不过,雷军也坦言,SUV市场竞争更激烈,YU7能否复制SU7的成功仍是未知数。
产能与市场策略:SU7与YU7″双车并行”
对于YU7是否会影响SU7销量,雷军认为两者定位不同:”喜欢轿车的用户和喜欢SUV的用户都很庞大。”他透露,小米汽车工厂月产能已达2万-3万辆,且高度自动化,能支撑双车型的生产需求。
此外,小米宣布与比亚迪、广汽丰田、郑州日产等企业合作,共同打造”人车家全生态”。这一战略可能通过跨品牌联动提升用户粘性,进一步巩固小米在智能出行领域的布局。
市场前景:挑战与机遇并存
YU7的上市标志着小米正式进军SUV市场,但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特斯拉Model Y仍是全球最畅销车型之一,而国内比亚迪唐、理想L6等竞品也在争夺市场份额。不过,小米的品牌影响力、智能化技术(如澎湃OS车机系统)以及高性价比策略,可能成为其突围的关键。
从用户反馈看,YU7的九种车色(包括珍珠白、深海蓝)和豪华内饰(如后排135°电动座椅)吸引力十足,但最终销量仍取决于实际交付后的产品体验。雷军表示,若YU7初期订单能超过SU7同期表现,他将感到”相当满意”。
小米YU7的上市不仅是产品线的扩充,更是小米汽车战略的重要一步。在SU7奠定市场基础后,YU7能否延续热度,甚至超越Model Y,将成为小米在高端智能电动车领域站稳脚跟的关键。对于消费者而言,25.35万元的起售价和丰富的配置无疑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选择,但长期竞争力仍需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