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召回风暴背后:缺陷电芯如何绕过监管流入市场?

近期,国内充电宝行业掀起了一场罕见的召回风波。罗马仕、安克创新两大知名品牌相继宣布召回数百万台存在安全隐患的充电宝产品,而问题的根源直指上游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这场风波不仅暴露了充电宝行业的供应链漏洞,也引发了公众对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的深刻反思。

召回事件:行业整顿的开端

6月中旬,罗马仕和安克创新先后发布召回公告,涉及中国市场共计约120万台充电宝。召回原因是产品存在过热甚至燃烧的安全隐患。安克创新在公告中透露,其采用的电芯来自某供应商,但该供应商未经同意私自变更原材料,导致电芯性能不稳定。随后,监管部门确认问题电芯供应商正是安普瑞斯。

安普瑞斯是国内充电宝领域软包电池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曾为小米、绿联、倍思等头部品牌提供电芯。然而,此次事件暴露出其电芯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甚至可能涉及违规生产。据供应链人士透露,安普瑞斯可能将部分电芯外包给江西某代工厂生产,而该代工厂违规替换了电池隔膜材料,导致电芯热失控风险大幅增加。

缺陷电芯如何绕过监管?

尽管罗马仕和安克创新将责任归咎于供应商,但事件也暴露出下游厂商在供应链管理上的疏漏。通常,品牌方在采购电芯时会检查3C认证证书,并对样品进行严格测试。然而,安普瑞斯私自更改电芯原材料后,并未向监管部门或客户报备,导致下游厂商无法通过常规检测手段发现异常。

更严重的是,安普瑞斯将问题电芯掺入多个整机认证批次,以此规避独立检测。这种“混批”操作大大增加了监管难度,使得问题电芯得以流入市场。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人士表示,此次调查耗时较长,因为需要对抽检样品进行数百次循环测试才能确认问题。

行业困境:成本压力与质量安全的博弈

安普瑞斯为何要冒险更换原材料?这与充电宝行业的高度内卷密切相关。电芯占充电宝成本的50%以上,品牌方为了压缩成本,不断压低供应商报价。而安普瑞斯作为高端电芯供应商,其硅纳米线负极技术虽然性能优异,但成本较高。为了维持利润,安普瑞斯可能被迫降低原材料标准,甚至采用回收电池材料,导致电芯质量下降。

一位供应链人士坦言:“品牌方要降本,供应商要赚钱,最终只能压缩原材料成本。如果用劣质材料,成本能压缩到一两块钱,而正规电芯成本要十几块。”这种恶性竞争导致部分供应商铤而走险,最终酿成安全事故。

监管升级:新国标与3C认证改革

此次召回事件后,监管部门迅速采取行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要求绿联、倍思等企业自查电芯质量,而工信部也在修订《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新增过充电、针刺、挤压等极端测试要求,以提升电池安全性。此外,3C认证流程也变得更加严格,工厂飞行检查频率提高,量产产品必须与认证样品一致,否则将面临撤销风险。

未来展望:行业洗牌与消费者选择

此次召回事件可能只是行业整顿的开始。随着监管趋严,部分依赖低价竞争的品牌可能面临淘汰,而注重产品质量的企业将获得更多市场机会。消费者在选购充电宝时,也应关注品牌资质和3C认证情况,避免购买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

充电宝已成为渗透率极高的消费电子产品,如何在成本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将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长期挑战。此次召回事件的潮水退去后,谁在裸泳将一目了然。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