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上海家化2024年度股东大会的召开,恰逢董事长林小海上任满周年。这场在业绩低谷期举行的重要会议,既是对过去一年战略转型的阶段性总结,也是观察这家百年日化企业破局之路的关键窗口。面对营收下滑13.9%、净利润亏损8.33亿元的严峻局面,林小海主导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这场关乎企业存亡的转型正在经历怎样的淬炼?

一、战略重构:从全球化到本土深耕的定位转向
在股东大会现场,林小海宣布的企业定位调整引发广泛关注。将”面向世界的美妆公司”转型为”立足国内、辐射海外的日用化妆品公司”,这个看似简单的表述变化,实则折射出企业战略重心的根本性转变。在全球美妆市场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上海家化选择收缩国际化战线,将资源集中投向更具确定性的国内市场,这种战略聚焦体现了管理层对行业周期的清醒认知。
四大战略方向——”聚焦核心品牌、聚焦品牌建设、聚焦线上、聚焦效率”构成了转型的四梁八柱。其中”品牌聚焦”战略的实施尤为坚决,企业SKU数量从过万压缩至3000个,如同外科手术般精准切除冗余业务。这种”断舍离”式的改革虽然短期内加剧了业绩阵痛,但为资源的高效配置扫清了障碍。
组织架构的调整同样大刀阔斧。销售经营部从分散各地收归上海总部统一指挥,审批流程从渠道导向转为品牌导向,这种组织变革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建立起更敏捷的市场响应机制。但改革带来的阵痛也十分明显,仅2024年下半年就精简了500个岗位,组织惯性的打破需要时间消化。
二、渠道变革:线上线下博弈中的动态平衡
618大促期间核心品牌GMV的双位数增长,为转型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玉泽20%、六神30%、佰草集50%的增速背后,是线上渠道战略倾斜的直接成果。但硬币的另一面是线下渠道的持续承压,财报显示线下收入同比下滑16.97%,这个数字背后是百万家分销网络的重构阵痛。
渠道改革的核心在于效率提升。专柜库存周转周期从300天压缩至90天,这个惊人的数字背后是供应链管理的深度优化。但激进改革也带来了副作用,线下收入占比从55.3%骤降至44.7%,传统优势渠道的萎缩让转型充满争议。林小海提出的经销商渠道低单位数增长,成为稳定基本盘的关键抓手。
新兴渠道的开拓彰显转型决心。零食店、生鲜电商、闪电仓等新场景的布局,反映出企业对消费趋势的前瞻把握。六神在屈臣氏、盒马等现代渠道的差异化铺货策略,玉泽在线上线下产品组合的精心设计,都体现出渠道策略的精细化转变。这种”传统渠道瘦身+新兴渠道增肌”的组合拳,正在重塑企业的销售版图。
三、品牌重生:价值重塑与产品突围的双重奏
六神与玉泽的品牌升级堪称转型样板。六神摆脱花露水单一品类的束缚,通过驱蚊蛋切入户外场景,香氛沐浴露拓展日常清洁,价格带从20元跃升至45-55元区间。这种价值重塑不仅体现在价格提升,更在于品牌调性的年轻化转型。电梯广告的密集投放虽引发争议,但品牌曝光量的八倍增长证明了市场声量的有效扩大。
玉泽的专业化升级路径同样清晰。第二代屏障修复系列引入中科院青蒿提取物,面霜价格提升至199元,这种”专业背书+价值上移”的组合策略,试图在敏感肌领域建立技术壁垒。线上渠道60%的增速印证了市场对品牌升级的初步认可,但消费者对涨价幅度的质疑也暴露出品牌溢价能力的待提升空间。
品牌分层管理机制的创新值得关注。六神、玉泽作为战略级品牌获得资源倾斜,佰草集、美加净进入修复期,高夫、启初则探索创新路径。这种”核心品牌保增长、潜力品牌谋突破、问题品牌求重生”的梯度策略,构建起多维度的品牌生态。但如何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带来的风险,仍是需要平衡的艺术。
站在转型一周年的节点回望,上海家化的变革之路充满荆棘却方向明确。营收虽未反弹,但线上增长、品牌升级、效率提升等积极信号正在显现。这场涉及战略定位、组织架构、渠道布局、品牌矩阵的系统性变革,本质上是对传统日化企业商业模式的颠覆性重构。在消费升级与行业洗牌的双重背景下,上海家化的转型不仅关乎自身存亡,更为传统国货品牌的复兴提供了有价值的探索样本。未来的关键在于,如何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精准把握改革节奏,让六神与玉泽的品牌回暖真正点燃整个产品矩阵的增长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