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暮色笼罩阿拉木图的街头,哈萨克斯坦商业电视台(KTK)的黄金时段准时亮起《上海古丽》的片头。6 月 15 日晚,这部由电影频道、中国新闻社新疆分社联合出品的电影,如同一颗璀璨的文化火种,在哈萨克斯坦民众心中点燃了对中国新疆的好奇与向往,引发热烈反响。

电影《上海古丽》讲述了一个充满浪漫与温情的故事。新疆南疆叶尔羌地区馕王的后人阿迪江,怀揣着成为音乐人的炽热梦想,毅然离开家乡,踏上前往上海的逐梦之旅。在繁华的上海,他邂逅了支边技术干部的后人沈浅浅,两人从相识到相知,最终相爱。这段跨越地域的爱情故事,不仅是影片的主线,更是一座连接上海与新疆、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
“古丽” 在哈萨克语和维吾尔语中都寓意着 “花朵” 般的美丽与温柔,常被用作女孩的名字。在《上海古丽》中,“古丽” 一词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它不仅是女主角的象征,更是新疆壮丽山河与独特文化风情的诗意化身。影片中,新疆广袤无垠的沙漠、巍峨连绵的雪山、清澈湛蓝的湖泊,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舞蹈、美食和习俗,都通过精美的镜头呈现在哈萨克斯坦观众眼前,让他们直观感受到了新疆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阿迪江追逐音乐梦想的历程,也让观众看到了新疆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懈追求。他在上海的街头弹唱,用充满民族特色的音乐吸引路人驻足;他与沈浅浅在上海的街头巷尾穿梭,感受着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繁华与包容。这些情节不仅展现了两个年轻人之间真挚的爱情,更体现了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为什么哈萨克斯坦的电视台会选择播出这部电影呢?KTK 电视台电影部经理阿依古丽・特列乌娃在接受当地《今日丝路》报采访时给出了答案。她表示,该电影全方位展示了大美新疆的自然风光与多元的文化风貌,这正是哈萨克斯坦观众所渴望了解的。而且,KTK 电视台并非首次与中国合作,此前播放的中国电影就已经在当地收获了大量粉丝,深受观众喜爱。阿依古丽・特列乌娃还提到,选在六月中旬播放这样一部优秀影片非常应景,她希望通过这部电影的播出,能够进一步加深哈萨克斯坦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让两国人民的心贴得更近。
6 月 17 日,《上海古丽》又登上了中亚地区最大的维吾尔语电视台 —— 哈萨克斯坦 Qadam TV。紧接着,哈萨克斯坦人民大会电视台也在当地时间 18 日下午 18 时 30 分播出该片。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家电视台均计划在 6 月底之前,再次选择周末的黄金时段重播《上海古丽》。这一系列的安排,足以证明这部电影在哈萨克斯坦的受欢迎程度。
电影作为一种强大的文化传播载体,在促进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上海古丽》通过精彩的故事和精美的画面,将中国新疆的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激发了哈萨克斯坦观众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许多观众在观看完电影后,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感受,有人惊叹于新疆的壮美风光,有人对新疆的美食垂涎欲滴,还有人表示希望有机会亲自去新疆旅游,感受那里独特的文化氛围。
2024 年是中国 “哈萨克斯坦旅游年”,2025 年则是哈萨克斯坦 “中国旅游年”。这一互办旅游年的举措,为两国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搭建了广阔的平台。而《上海古丽》在哈萨克斯坦的热播,无疑是对这一文化交流盛事的有力补充。它让哈萨克斯坦民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新疆,为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电影中的爱情故事,到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交流意义,《上海古丽》都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连接着不同的文化和人民。随着这部电影在哈萨克斯坦的持续热播,相信它将在两国人民之间架起一座更加坚实、更加多彩的文化交流桥梁,让中哈两国的友谊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