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尔顿集团会员生态”破圈”启示录:从住宿忠诚到生活方式连接的全球野心

一、从”住”到”行”:一场直击痛点的跨界实验

5月20日,上海康莱德酒店的活动现场,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两个尖锐问题:”早高峰赶会议打不到车怎么办?””航班凌晨起飞,酒店12点退房却无处可去?”这些问题背后,是希尔顿集团与滴滴出行战略合作的底层逻辑——用会员权益的无缝衔接解决真实旅行痛点

这场合作的核心,是将希尔顿荣誉客会会员与滴滴里程会员的权益体系打通。希尔顿会员可享受滴滴专属打车优惠,滴滴高端用户(V6-V8等级)则能兑换希尔顿酒店的房型升级、延迟退房等礼遇。更关键的是,双方通过数字化平台深度整合,用户无需跳转APP即可完成权益兑换,将”住行一体”的体验闭环做到极致。

这并非希尔顿首次”破圈”。去年6月,其与星巴克中国合作,实现两大会员体系的积分互通;如今又携手滴滴,进一步覆盖出行场景。希尔顿荣誉客会正从单一的住宿积分平台,进化为一个横跨交通、餐饮、生活方式的”超级会员生态”

二、Ben George的野望:中国市场的”三重解法”

在专访中,希尔顿集团亚太区商务发展高级副总裁Ben George揭示了这一战略背后的深层思考。

1. 应对旅游复苏的”组合拳”

面对中国出入境游的双重回暖,希尔顿通过三大策略抢占市场:

  • 品牌矩阵多元化:从奢华品牌华尔道夫到中端精选服务酒店希尔顿花园,覆盖不同客群;
  • 网络布局下沉:840家酒店覆盖260多个目的地,包括新兴旅游城市;
  • 技术赋能体验:AI翻译支持20多种语言,优化全球预订系统,甚至通过飞猪旗舰店打通出境游预订链路。

2. 会员生态的”去住宿化”转型

“希尔顿荣誉客会不会只停留在积分兑换房间。”Ben George强调。通过与F1赛事、星巴克、滴滴的合作,会员权益已延伸至赛事门票、咖啡消费、打车优惠等领域。这种转型背后是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捕捉:81%的中国旅客期待超越住宿的多元体验(数据来自希尔顿《2025趋势报告》)。

3. 本土化创新的”速度战”

中国市场的数字化程度和变化速度令Ben George印象深刻。”滴滴的合作模式在美国无法复制,因为这里的用户习惯和商业模式完全不同。”他举例,双方权益兑换的”去跳转”设计,正是针对中国移动端用户”厌恶繁琐操作”的特点量身定制。

三、会员经济的未来:从”积分兑换”到”身份认同”

希尔顿的跨界合作揭示了一个行业趋势:会员体系的竞争已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密度”比拼

  • 精准分层运营:滴滴V6-V8高端用户与希尔顿核心客群(商旅人士)的高度重合,体现了”价值对等”原则;
  • 场景化黏性提升:通过出行、餐饮等高频场景的权益嵌入,希尔顿试图将会员关系从”交易型”转化为”生活方式共鸣型”;
  • 技术驱动体验:数字化平台的无缝对接降低了用户参与门槛,而AI翻译等技术则解决了国际旅客的本地化痛点。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模式正在被行业复制。万豪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信用住”,凯悦与航司联合会员计划,均指向同一个目标:打破行业边界,构建”无界忠诚”

四、挑战与隐忧:生态扩张的边界在哪里?

尽管前景广阔,希尔顿的会员生态战略仍面临考验:

  1. 权益平衡难题:如何避免过度让利损害核心业务利润?
  2. 数据安全风险:跨平台数据打通可能引发隐私合规问题;
  3. 用户体验一致性:不同品牌的会员权益标准如何统一?

Ben George对此的回应是:”我们始终以宾客需求为出发点,而非单纯追求规模。”这种克制或许正是希尔顿能在”会员经济2.0时代”突围的关键。

结语:一场关乎未来的实验

从住宿到出行,从积分到身份认同,希尔顿集团的会员生态重构,本质上是一场关于”用户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探索。当酒店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能否通过生态协同创造不可替代的价值,将决定品牌的下一个百年命运。正如Ben George所言:”我们的目标不是成为最大的会员计划,而是成为最懂宾客生活方式的那个。”

这场实验的结果,或许将重新定义全球酒店业的未来格局。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