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18日,英国契克斯庄园的橡木长桌前,美国总统特朗普与英国首相斯塔默并肩而坐。两人签署的《美英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契克斯协议”),看似是一次常规外交活动,却可能成为改写全球科技格局的关键转折点。

一纸协议,五千岗位与“科技新北约”的雏形
根据英国政府声明,该协议将推动美国科技巨头加大对英投资,预计创造超过5000个工作岗位。然而在这份看似着眼于经济发展的协议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战略意图。
特朗普在签署仪式上直言不讳:“这项协议将巩固美英特殊关系,确保我们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半导体等关键技术上保持领先地位。”这番话暗示了协议的战略指向——构建一个以美英为核心的技术联盟。
科技保护主义的新形态
分析人士指出,“契克斯协议”标志着西方科技保护主义的升级。协议中包含的技术出口管制、研发合作优先权及投资审查条款,被视作针对中国科技崛起的制度性应对。
“这不仅仅是创造就业的机会,更是要确保敏感技术留在志同道合的国家手中。”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官员私下向媒体表示。协议中关于“可信赖技术伙伴”的条款,实际上构建了一道技术转移的壁垒。
斯塔默的艰难平衡
对英国首相斯塔默而言,这份协议代表着艰难的政治平衡。一方面,脱欧后的英国急需确立自身在全球科技产业链中的地位;另一方面,过度依赖美国可能削弱英国的技术主权。
“英国正试图在美中科技战中寻找第三条道路。”伦敦国王学院地理政治学教授萨姆·爱德华兹分析道,“但这份协议表明,英国最终选择了向美国靠拢。”
半导体联盟的关键拼图
协议中最受关注的是半导体合作章节。美英承诺共同投资第三代半导体研发,建立联合供应链机制,并协调出口管制政策。这一举动被解读为“芯片四方联盟”(Chip 4)的扩展版。
值得注意的是,协议特别提到将建立“美英先进技术保护论坛”,这是一个明显针对技术安全的多边协调机制。专家认为,该论坛未来可能吸纳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五眼联盟”国家,形成科技领域的小多边体系。
欧洲的疑虑与分歧
协议签署后,欧盟委员会立即表达了关切。欧盟内部市场专员蒂埃里·布雷顿警告称:“任何可能削弱跨大西洋技术合作的行为都将受到密切关注。”法国总统马克龙则呼吁“欧洲必须加强技术主权建设”。
分析人士指出,美英双边协议可能削弱欧盟在科技监管领域的全球影响力,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治理和数字税等议题上。
全球科技治理的分水岭
“契克斯协议”可能成为全球科技治理体系分裂的催化剂。随着美英技术联盟的形成,世界正逐渐分化为三个技术圈:美国主导的“民主技术联盟”、中国引领的自主技术体系,以及徘徊其中的其他国家和地区。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教授达巍认为:“这种技术联盟的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它标志着科技全球化时代的终结和科技集团化时代的开启。”
中国企业的应对之策
面对新形势,中国科技企业需要做好多重准备。一方面加强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另一方面优化全球布局,通过本土化运营降低地缘政治风险。
商务部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所长李伟表示:“中国应当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治理规则制定,避免世界被割裂为两个技术体系。”
未来走向:合作还是对抗?
“契克斯协议”签署之际,全球科技竞争正进入新阶段。美英技术联盟能否促进创新发展,还是会导致技术民族主义抬头,仍有待观察。
正如斯坦福大学科技政策教授菲奥娜·默里所言:“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同时,保持科技的开放性与协作性。技术铁幕不应成为我们的选择。”
美英科技合作协议既是两国特殊关系的延续,也是全球技术政治新时代的宣言。在这场地缘科技博弈中,每个国家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而这场重新洗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