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小米汽车凭借高人气和出色的销量,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 —— 产能不足。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现有产能已难以满足未来的市场需求,扩产成为小米汽车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新工厂的选址则成为了其中的关键所在。

销量攀升,产能压力陡增
小米汽车在市场上的表现可谓是风光无限。SU7 Ultra 开售两小时便完成了此前大定破万的年度目标,这一成绩不仅展现了消费者对小米汽车的高度认可,也让雷军看到了市场的潜力,随即将全年交付目标从 30 万辆提升至 35 万辆。然而,这一目标的提升也意味着生产压力的进一步增大。
目前,小米汽车在北京亦庄投产的一期工厂额定年产能为 15 万辆,但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实际产出已远超设计值。据了解,该工厂实行 24 小时双班倒,除机器每天停机维护 4 小时外,其余时间都在赶工。有数据显示,去年十一至十二月小米 SU7 月产量有望达到 2.4 万辆,产线利用率接近 200%。这种极限生产状态虽然在短期内缓解了产能压力,但也带来了设备寿命、质量与长期运营风险等问题。
此外,小米汽车的订单增长依然强劲。SU7 已经连续 5 个月销量超过 2 万辆,预计 2025 年全年销量能够超过 25 万辆。SU7 Ultra 订单增长同样迅速,发布 3 天内大定达到 1.9 万辆、锁单超 1 万辆,提前完成全年任务。按照当前订单累积速度推测,若 SU7 Ultra 销量增长势头持续,其锁单将在 3 个月内突破 5 万辆。加上今年即将上市的 YU7 和规划中的 SUV 车型,现有产能显然难以满足需求。
扩产计划:人事调整与工厂传闻
为了解决产能问题,小米汽车近期进行了一系列高层人事调整,两名汽车部副总裁于立国和黄振宇的职责均与工厂制造相关,旨在应对复杂的产品线管理并建立稳定的零部件供应体系。
与此同时,小米汽车新增工厂扩产的消息频传。一则传闻称,紧邻北京小米汽车工厂二期的地块疑为其汽车工厂三期;另一则消息指出,小米汽车预计在武汉建设全新制造工厂。关于武汉工厂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早在 2021 年,武汉市商务局就曾表示有意推进小米汽车项目落户武汉。今年 1 月,小米官方招募渠道显示在武汉招聘汽车工厂项目经理,更早时候还招募过武汉汽车工厂 EHS 管理岗。
然而,小米武汉汽车工厂项目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据了解,由于种种原因,数年前该项目进展不顺。在最新一轮洽谈中,湖北省政府态度积极,主动争取小米汽车工厂落户,而小米方面则在等待地方和传闻中的伙伴方东风汽车集团拿出更具吸引力的合作条件。东风汽车集团此前与小米在合作方案上存在分歧,东风不愿沦为代工厂,希望争取更多话语权,且若为小米代工,可能失去政府对旗下新能源品牌岚图的补贴,这也是东风犹豫的重要原因。
不过,近期的一些动态让小米汽车武汉工厂落地的可能性增加。小米汽车制造工艺、物流规划、生产管理的工程师入驻东风汽车云峰工厂的消息传出,该工厂具备多车型生产能力,年产能 30 万辆,目前产能存在闲置情况。若小米汽车入驻,有望与岚图共同盘活剩余产能。此外,关于 “小米 N3 前副车架焊接生产线备案” 的截图流传,虽然供应商动作与工厂选址无直接关联,但也引发了业内对武汉工厂的讨论。
武汉选址:优势与挑战并存
从地理位置优势、汽车产业协同和市场覆盖战略角度而言,小米汽车新工厂选址武汉具备合理性。武汉地处中部,是 “九省通衢” 的交通枢纽,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便于原材料和车辆的全国调配,能降低物流成本。作为传统汽车工业重镇,武汉拥有健全的汽车产业生态,集聚了 14 家整车工厂和 1200 家零部件企业,有利于小米汽车实现产业协同。
若小米汽车选择利用东风汽车的现有产能,这一策略符合国家倡导利用现有资源的方针,能通过盘活存量资源更快投产。然而,合作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如东风与小米的合作方案需进一步协商,双方在话语权和利益分配上需要达成共识。
产能不足的风险与未来展望
产能跟不上对汽车公司的影响是致命的。小鹏 G6 曾因订单预测保守导致交付周期过长,后续销量疲软;智界 S7 也因新工厂投产影响延迟交付,口碑销量陷入危机。目前,小米汽车在售车型 SU7 等待周期超过 30 周,SU7 Ultra 至少等待 13 至 16 周,若等待周期超过行业均值,可能削弱其 “科技效率” 的标签,引发用户负面评价甚至退单,威胁市占率,进而影响股价。
知名机构对小米汽车 2026 年的销量表现做出乐观判断,高盛将销量预测上调至 65.5 万辆,瑞银预计交付量达 58 万辆,但均指出产能是关键因素。若小米汽车明年销量达到 60 万辆左右,现有工厂需全年以 200% 的生产效率运作才能勉强满足需求,若销量更高,扩产则势在必行。
在汽车行业回归制造业本质的当下,产能扩张至关重要。小米汽车若不能尽快推进新工厂进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能失去份额。新工厂选址武汉虽有诸多优势,但仍需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未来,小米汽车能否在产能方面取得突破,将直接影响其市场地位和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