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上海车展的镁光灯下,一场关于汽车行业生存逻辑的深刻变革正在悄然上演。持续三年的价格战硝烟未散,工信部对智能驾驶宣传的严格监管又为行业敲响警钟。当 “自动驾驶” 的喧嚣退潮,汽车公司们纷纷将目光投向那个始终稳定的利润基本盘 ——SUV。从超豪华品牌的战略转向,到自主品牌的展位博弈,再到主流车企的本土化突围,SUV 已不仅仅是一个车型品类,更成为穿越行业周期的 “生存密码”。

一、超豪华品牌的 “隐秘转向”:从车展缺席到私密品鉴的逻辑重构
本届上海车展的参展名单上,现代、起亚等传统品牌的缺席或许并未令人意外,但玛莎拉蒂、兰博基尼、法拉利等超豪华阵营的集体 “隐身” 却引发行业震动。不过,兰博基尼在车展前夜单独发布 Huracán 继任车型 Temerario 的举动,却暗藏着超豪华市场的深层逻辑转换。
一位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当高净值客户需要一对一专属服务时,大众车展的开放式场景反而成为障碍。自办私密品鉴会既能通过精准筛选锁定目标客户,又能避免因 KOL 拍摄曝光导致高净值用户流失,同时也可平衡与流量渠道的关系。这种从 “广撒网” 到 “精准钓” 的转变,折射出超豪华品牌对用户圈层的极致把控。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品牌的营业报告:兰博基尼 Urus 以过半销量贡献超六成利润,宾利添越推动品牌利润创下新高,就连一度抗拒 SUV 的法拉利,也在推出 Purosangue 后不得不强调 “不会无限生产” 以维持稀缺性。数据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在利润面前,品牌调性的坚持也要让位于市场选择。SUV 不仅是 “利润奶牛”,更成为维系品牌价值的战略支点 —— 正如劳斯莱斯库里南用方正车身重新定义豪华 SUV 美学,超豪华品牌正通过 SUV 完成 “既赚口碑又赚票房” 的双重目标。
二、自主品牌的 “展位哲学”:从产品博弈到战略致敬的集体共识
在自主品牌展台上,SUV 的战略优先级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比亚迪仰望将全尺寸 SUV U8L 置于展台 C 位,5.4 米的霸气车长和硬派外观成为视觉焦点,相比之下,话题性十足的超跑 U9 则退居幕后,甘当品牌图腾;极氪则将 9X 全尺寸 SUV 与 009 光辉典藏版放在聚光灯下,007 GT 猎装车则被 “隐藏” 在后方,清晰划分出 “现金流车型” 与 “溢价产品” 的优先级。
这种 “SUV 冲锋、轿跑垫后” 的产品组合,分明是对兰博基尼 Urus、劳斯莱斯库里南等超豪爆款的 “致敬”。从外观设计的 “霸气值” 对标,到性能参数的小数点后两位内卷,自主品牌正在用超豪品牌的成功逻辑武装自己。正如仰望 U8L 凭借易四方电机和云辇技术,在硬派外观下暗藏科技内核,极氪 9X 以全尺寸身段切入家庭场景,这些产品正试图在 “空间实用性” 与 “品牌高端化” 之间找到平衡点。
主流车企的本土化策略则更显务实。大众展台的双核心 ——ID.ERA 增程 SUV 与上汽 AUDI E5,分别代表两种生存路径:前者以全尺寸体型和过千续航满足 “同价更多量” 的消费心理,后者用溜背轿跑形态模糊 SUV 与猎装车边界,通过跨界套件强化通过性。而乐道 L90 更是以 “尺寸全方位包围蔚来 ES8、价格等同或更低” 的激进策略,将 SUV 市场的 “空间竞争” 推向新高度 —— 当行业进入存量博弈,“以大打小” 成为最直接的市场争夺手段。
三、边缘品牌的 “生存赌注”:从豪华复刻到稀缺营销的风险对冲
即便是声量较小的品牌,也在 SUV 身上押下重注。英菲尼迪将重返中国市场的希望寄托于 QX80 全尺寸 SUV,5.36 米车长与剧院式七座布局,试图复制豪华 SUV 拯救品牌的历史经验;东风猛士 M18-3 则以军工级底盘和增程动力,切入 150 万元高端越野市场,限量发售的策略既营造稀缺性,又为可能的销售不及预留 “台阶”。
这种 “SUV 安全牌” 逻辑,与保时捷卡宴、宾利添越的崛起轨迹如出一辙。当市场收缩时,SUV 凭借稳定的需求基本盘和较高的溢价空间,成为风险最低的选择。正如保时捷卡宴曾被视为 “离经叛道”,如今却成为品牌销量支柱,汽车行业正在重演 “质疑 SUV— 接受 SUV— 依赖 SUV” 的历史循环。
四、行业生态的 “无声变革”:从技术叙事到销售实战的重心迁移
车展现场的人员结构变化,为这场战略转向提供了鲜活注脚。多位观众发现,各品牌展台前销售代表的出现频率显著提升,技术专家则更多退居后台。在自主及新势力展区,“您对哪款车感兴趣?我给您介绍一下” 成为最常见的开场白 —— 当智能化叙事受制于监管,生存焦虑迫使车企将重心从 “技术秀” 转向 “卖车实战”。
这种转变甚至延伸到跨地域的消费心理。在飞往上海的航班上,操着俄语的乘客坦言 “对智驾不感兴趣,大尺寸 SUV 代表身份成功”,折射出全球市场对 SUV 的共性认知;极氪销售人员请求观展用户帮忙拍摄展车照片用于宣发,则从侧面暴露了车企的销售压力 —— 当行业褪去浮夸的宣传外衣,“卖车回血” 成为最朴素的诉求。
结语:当潮水退去,SUV 为何成为 “裸泳者” 的救生圈?
从超豪华品牌的利润神话,到自主品牌的展位争锋,2025 上海车展勾勒出一幅清晰的行业图谱:当智能化陷入监管迷雾,价格战透支利润空间,SUV 凭借 “空间实用性 + 家庭场景兼容性 + 规模成本优势” 的三重逻辑,成为穿越周期的确定性选择。它既是车企应对生存焦虑的 “安全岛”,也是重构品牌价值的 “试验田”。
然而,当全行业蜂拥而至 SUV 赛道,新的隐忧也随之浮现:过度内卷的尺寸竞争、千篇一律的霸气设计、对智能化的暂时搁置,是否会导致行业陷入新的同质化陷阱?或许正如法拉利对 Purosangue 的 “限量承诺” 所揭示的:在 SUV 的狂欢中,如何守住品牌灵魂,才是下一个需要破解的命题。毕竟,当潮水再次转向,只有真正兼具实用价值与品牌个性的产品,才能在新一轮洗牌中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