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阳举行的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数据与”人工智能+”成为核心议题。这场数字经济领域的盛会传递出明确信号:高质量数据已成为驱动技术创新的核心燃料,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千行百业,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数据资源体系基本成型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开幕式上指出:高质量数据已成”人工智能+”关键支撑。截至今年6月,全国已建设:
- 超过400PB高质量数据集
- 国内AI模型训练中文数据占比普遍超过60%,部分模型达80%
- 日均Token消耗量突破30万亿,一年半暴增300余倍
这些数据印证了全要素资源格局初步形成。在产业协同和政策支撑下,到2025年我国将构建起完整的数据资源体系。
数字经济规模持续跃升
现场披露预测数据:
- 2025年数字经济增加值有望达49万亿元
- 占GDP比重将达35%左右(较2020年提升10个百分点)
- 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近80%实现生产环节数字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江小涓强调:”数据全链嵌入带来了产业发展新动能”,其中服务业数据赋能效果最为显著。如远程医疗领域,脑部植入芯片患者实现远程程序调整,大幅节省患者往返医院时间与经济成本。
算力基础设施支撑升级
华为云计算CEO张平安提出创新路径:”以系统补单点,以空间换算力”
- 通过云上算力集群形成规模优势
- 创新软硬件协同提高能效比
- 中国正成为全球”AI算力黑土地”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补充,随着行业数据、交互数据等新型数据源持续扩充,正推动AI应用从”能用”向”好用”跃进,加速智能终端、网联汽车等应用落地。
千行百业智能化改造提速
制造业
- 三一重工依托工业大脑实现故障预测准确率超90%
- 海尔智能工厂定制订单交付周期缩短50%
农业
- 极飞科技智慧农场亩均节水40%
- 农情遥感监测覆盖超亿亩耕地
城市治理
- 杭州”城市大脑”年节省交通时间1600万小时
- 深圳市政管网智能监测减少爆管事故70%
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东西部算力协同网络完善,中国正迈入”用数据说话、靠数据决策”的新发展阶段。这场数据革命正在重构产业逻辑、刷新发展范式,让技术创新在实体经济土壤中结出累累硕果。当数据要素充分涌流,当算力网络四通八达,我们正见证一个以智提质的经济发展新时代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