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卫星通信技术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融入我们的生活。2025 年 8 月 27 日下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犹如一颗重磅炸弹,为卫星通信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预示着手机直连卫星业务即将迎来加速普及的新时代。

根据工信部的指导意见,到 2030 年,我国卫星通信用户将突破千万规模,这一目标的提出,标志着卫星通信正从专业领域的 “小众应用” 向大众领域的 “普惠服务” 加速迈进。长久以来,卫星通信虽然在军事、航天等专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却显得有些遥不可及。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这一局面正在被彻底改变。
工信部的改革举措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每一方面都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首先,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加快发展,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宽带网络覆盖。低轨卫星具有传输延迟低、信号强等优势,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通信服务。例如,在偏远山区、海洋等地面网络覆盖不到的地方,低轨卫星可以实现网络的无缝对接,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
其次,支持电信运营商开展终端设备直连卫星业务,通过共建共享等方式充分利用高低轨卫星资源,这将大大加快卫星通信应用向大众领域的普及延伸。想象一下,未来我们的手机不再仅仅依赖地面基站进行通信,即使在没有基站信号的地方,也能直接与卫星连接,实现语音通话、短信发送和网络浏览等功能。这对于经常出差、旅游的人士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最后,组织开展卫星物联网商用试验,研究设立新型卫星通信业务,进一步扩大向民营企业开放,将为卫星通信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民营企业的加入,将带来更多的创新思维和市场活力,推动卫星通信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比如,在农业领域,通过卫星物联网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象变化等信息,为精准农业提供有力支持;在物流领域,可实现对货物运输过程的全程跟踪,提高物流效率和安全性。

我国卫星通信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的稳步提升,也为手机直连卫星业务的普及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中国信通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所长张海懿表示,低轨卫星互联网进入规模组网阶段,高轨高通量卫星单星容量已超过 100GB 每秒,手机直连卫星加快规模应用,相关民营企业也在积极推进低轨卫星物联网星座建设。这些都表明,我国卫星通信技术已经具备了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条件。
指导意见还提出,要拓展卫星通信的应用场景,主要有应急通信、数字惠民和融合创新三大方向。在应急通信方面,卫星通信可以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时,迅速建立起通信链路,为救援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在数字惠民方面,可通过卫星通信实现偏远地区的网络覆盖,促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在融合创新方面,卫星通信将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发展,广泛应用于手机、汽车、无人机等各行业各领域,催生一系列大众化、规模化应用场景。
业内认为,未来卫星通信有望形成新的万亿级市场。这并非空穴来风,随着手机直连卫星业务的加速普及,以及卫星通信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市场对卫星通信的需求将呈爆发式增长。从卫星制造、火箭发射到地面设备研发、运营服务等整个产业链,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手机直连卫星业务的加速普及是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不断落实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卫星通信产业必将迎来一个辉煌的时代,万亿级市场的宏伟目标也必将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