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与政治相互交织的时代大背景下,一则重磅消息于近日在全球科技与金融领域掀起轩然大波。北京时间 8 月 15 日,彭博社援引多位知情人士的爆料称,特朗普政府正紧锣密鼓地与芯片制造行业的老牌巨头英特尔公司展开深入谈判,商讨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的相关事宜。这一举措如若最终落地实施,无疑将对全球芯片产业格局以及美国政府与企业间的关系产生深远且广泛的影响,同时也再度彰显出白宫在产业政策层面模糊国家与产业界限的战略意图。

据知情人士透露,倘若美国政府与英特尔成功达成入股协议,这一交易将为英特尔在俄亥俄州规划已久的工厂枢纽建设注入一剂强有力的 “强心针”。英特尔此前曾信誓旦旦地承诺,要将俄亥俄州的这一工厂枢纽打造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芯片制造设施,以此重振其在芯片制造领域的雄风。然而,现实却颇为残酷,该项目自启动以来便麻烦不断,多次遭遇延期困境,进展可谓举步维艰。截至目前,美国政府可能持有英特尔股份的具体规模仍处于未知状态,一切都在紧张的谈判与协商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此次入股谈判消息传出的一周之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呼吁英特尔解雇其现任首席执行官陈立武(Lip – Bu Tan)。特朗普给出的理由是,陈立武早年涉及的中国投资行为使其存在 “严重利益冲突”。特朗普的这一表态,瞬间在科技圈引发热议,英特尔的未来发展走向也因此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但戏剧性的是,本周特朗普与陈立武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会面,而此次入股计划正是源于这次会面所产生的构想。尽管目前该计划的诸多细节仍在紧锣密鼓地敲定之中,但从知情人士透露的信息来看,美国政府的初步设想是通过出资的方式购入英特尔的股份。不过,也有另一位知情人士谨慎地提醒道,由于整个计划尚处于早期阶段,仍存在诸多变数,谈判最终极有可能以无果而终收场。
针对这一传闻,白宫发言人库什・德赛(Kush Desai)在回应时态度谨慎,他表示:“除非政府正式对外宣布,否则任何有关假设性交易的讨论都应被视作猜测。” 这一官方回应,既没有对入股谈判一事予以明确否认,也未进行肯定,使得整个事件愈发显得神秘莫测。而英特尔方面,同样对谈判相关事宜保持了高度的谨慎态度,拒绝就此事发表任何评论。该公司一名代表仅在一份声明中强调,英特尔 “坚定不移地致力于支持特朗普总统加强美国科技与制造业领导地位的努力”,并表示 “期待继续与特朗普政府携手合作,共同推进这些共同的优先事项,但不会对有关传闻或猜测发表意见”。
消息一经传出,资本市场迅速做出反应。在美东时间周四,英特尔股价尾盘出现了令人瞩目的爆拉行情,涨幅一度飙升至 8.9%。截至当日收盘,英特尔股价涨幅定格在 7.4%,报收于每股 23.86 美元,公司市值也随之攀升至约 1044 亿美元。而在盘后交易时段,英特尔股价延续涨势,继续上扬 4%。这一系列股价的大幅波动,充分反映出市场对于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这一潜在交易的高度关注以及积极预期。
近年来,英特尔在激烈的全球芯片市场竞争中可谓是深陷泥沼。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加速到来,在人工智能芯片制造这场没有硝烟的竞赛中,英特尔逐渐落后于竞争对手,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昔日的技术优势也在逐渐丧失。其股票市值更是从 2020 年的 2880 亿美元,一路暴跌至当前的约 1040 亿美元,企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自陈立武于今年 3 月接任英特尔首席执行官一职以来,为了扭转公司的不利局面,他果断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包括裁员 15%、取消多个欧洲建厂项目,以及放缓美国俄亥俄州晶圆厂的推进计划等,试图通过节省开支的方式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措施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司的资金压力,但英特尔要想彻底走出困境,仍面临着诸多难题。
倘若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的计划最终得以成功实施,这不仅将为英特尔带来急需的资金支持,改善其捉襟见肘的财务状况,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陈立武将继续掌舵英特尔,领导公司进行后续的发展与变革。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这一举措也与特朗普一直以来所倡导的美国芯片本土化发展理念高度契合。自特朗普上台执政以来,他始终将推动美国国内制造业的复兴与发展视为重要使命,尤其是在半导体、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对国家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科技产品及零部件制造领域,更是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在当前的全球芯片产业格局中,英特尔作为唯一一家有能力在美国本土制造最尖端芯片的美国公司,对于美国实现芯片自主可控、提升在全球芯片制造领域的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尽管台积电和三星等国际芯片巨头也在美国设有工厂,但英特尔在美国芯片产业中的地位依然举足轻重。
回顾特朗普政府近期在关键产业领域的一系列动作,不难发现其直接干预产业发展的意图愈发明显。就在 7 月,美国国防部宣布一项令人震惊的计划,将斥资 4 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稀土生产商芒廷山口材料公司(MP Materials)的优先股,这一举措使得五角大楼一跃成为该公司的最大股东,彻底颠覆了美国政府与私营企业传统的合作模式与界限。而在 8 月 11 日,英伟达和 AMD 两大芯片巨头迫于压力,答应将卖给中国的特供芯片收入的 15% 上缴给美国政府,以此换取出口许可。此外,在不久前完成的日本制铁公司对美国钢铁公司的收购交易中,美国政府更是从中获得了具有特殊权力的 “黄金股”,可对企业的重要事项行使否决权。这些接连不断的举措表明,特朗普政府正通过一系列大胆且激进的手段,试图重塑美国在关键产业领域的竞争力与主导地位。
对于英特尔而言,美国政府的入股计划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政府资金的注入将为公司的技术研发、工厂建设等关键业务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有助于公司加速推进俄亥俄州工厂枢纽的建设,提升芯片制造产能,缩小与竞争对手在产能方面的差距;另一方面,政府成为公司股东后,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决策、战略规划等方面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英特尔需要在保持企业自主经营权与满足政府政策要求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而从全球芯片产业的角度来看,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这一事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进一步加剧全球芯片产业的竞争格局变化,促使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芯片产业政策、投资布局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应对。
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谈判的逐步推进,白宫与英特尔之间的这场博弈究竟会走向何方,美国政府是否真的会成为英特尔的股东,以及这一举措将对英特尔、美国芯片产业乃至全球科技格局产生何种深远影响,都值得我们持续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