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舞台再现英雄传奇:《杨靖宇》开票,致敬抗战英烈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一部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民族精神的新编现代京剧《杨靖宇》,即将登上吉林省大众剧场的舞台。8 月 1 日 18:30,这场艺术盛宴将震撼启幕,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重温那段血与火交织的抗战岁月,领略杨靖宇将军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

《杨靖宇》由吉林省戏曲剧院京剧团倾心创排,剧团立足于黑土地的历史文化,将创作目光聚焦于东北抗联及其代表人物 —— 战斗并牺牲在吉林的抗日英雄杨靖宇。该剧讲述了杨靖宇将军率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在长白山一带与日本侵略者展开英勇斗争的故事。在冰天雪地、敌众我寡的极端恶劣环境下,杨靖宇将军和他的战友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与日寇斗智斗勇,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全剧以浓墨重彩的笔触,深情讴歌了杨靖宇将军精忠报国、坚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让观众深切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波澜壮阔与英雄们的伟大情怀。

在艺术呈现上,《杨靖宇》可谓独具匠心。著名戏曲导演徐培成担任本剧的编剧及导演,剧作家孟繁琳执笔编剧。为了在京剧舞台上生动塑造杨靖宇这一英雄形象,剧组在各个方面都下足了功夫。在唱腔设计上,运用了京剧高派声腔中的疙瘩腔、楼上楼等技巧,并借鉴了高派传统剧目《逍遥津》《哭秦庭》中的唱腔形式,使得风格高亢激昂又不失新意,十分贴合杨靖宇将军坚毅果敢的性格特点。特别是在全剧最后一场,杨靖宇在弥留之际,回忆起远在河南老家的妻儿,此时一段 “吟板” 响起,旋律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将杨靖宇内心复杂的情感细腻地展现出来,让观众为之动容。

在音乐创作方面,《杨靖宇》在传统京剧音乐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加入了军歌和民歌元素。剧作一开场,抗联战士高唱《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瞬间点燃全场气氛,奠定了全剧的爱国主义基调。这首军歌在后续剧情中多次以伴奏形式出现,如迎接程师长、石柱子加入抗联,以及杨靖宇在密林回忆过去时,都能听到它激昂的旋律,时刻提醒着观众那段热血沸腾的抗战历史。而当杨靖宇英勇就义时,幕帘后响起抗联战士高唱的《义勇军进行曲》,“前进!” 的歌声如同一束永不熄灭的火焰,象征着革命的火种生生不息,中华民族反抗日本侵略者暴行的决心永远不会被磨灭。此外,剧中还融入了东北民歌,像棒槌爷爷牺牲时响起的 “一杆长烟袋哟,一团红红的火哟”,展现出浓郁的东北风土人情,让整部剧更具地域特色与生活气息。

值得一提的是,《杨靖宇》在人物表演上融入了不少东北方言,同时首次在京剧中加入了二人转的艺术元素。小花子与高粱花表演的二人转《西厢观画》,为紧张激烈的剧情增添了一抹别样的东北风情,让观众在感受英雄热血抗战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东北地区独特的文化魅力。京剧传统曲牌 “折桂令” 的运用,更是体现了 “用国粹演绎国魂” 的创作主旨,使古老的京剧艺术与抗战题材完美融合,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舞美设计也是该剧的一大亮点。舞台上,茅草房的村落、秋日漫山遍野的红叶、冬日的雪原树挂以及簌簌而下的大雪等场景,逼真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与人文风貌,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剧组充分运用天幕、移动平台、灯光、声效等手段,将舞台一分为二,巧妙建构起杨靖宇与妻儿、杨靖宇与犬野之间 “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独特的设计不仅增强了剧情的张力,也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全剧的武戏同样精彩绝伦。为了生动展现战士们飞跃山涧、与日寇展开生死较量的激烈场面,剧院特别制作了两个不同高度的平台,分别为 2 米和 1.8 米,演员们需要站在 2 米的高台上垂直跳下,再借鉴杂技中弹床的表演技巧,翻越到对面 1.8 米的平台上,其难度之大超乎想象。而在抗联战士与日寇对打的过程中,演员们更是将京剧武戏的精湛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招一式都刚劲有力,充满力量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战场,欣赏到一场堪比 “武打片” 的精彩武戏开打,极具震撼力。

为了让更多观众能够走进剧场,感受这部剧的魅力,主办方提供了便捷的购票方式。观众可通过大麦网进行线上购票,也可前往吉林省大众剧场售票室进行线下购票。相信这部新编现代京剧《杨靖宇》,将以其深刻的主题、精湛的艺术表演,为观众带来一场难忘的视听盛宴,让人们在欣赏京剧艺术的同时,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8 月 1 日,让我们相约吉林省大众剧场,一同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领略英雄的风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