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至·剪绘青山里|中华艺术宫邀您共赴一场非遗文化之约

七月的风裹着蝉鸣穿过梧桐叶,日历翻到“大暑”——这个一年中最热烈、最丰盈的节气。此时阳光漫卷,万物竞长,正是感受自然生机与传统智慧交融的好时候。7月30日(周四)14:00,中华艺术宫特别策划“大暑:剪绘青山风情志”非遗体验活动,诚邀12组6岁及以上的亲子家庭,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用一把剪刀、一支画笔,将大暑的烟火气与传统技艺的温度,共同绘入方寸之间的艺术长卷。

当大暑遇见非遗:一幅画里的山海故事

活动以一幅名为《风从海上来》的画作为灵感起点。这幅由上海画家张瀞麟创作的佳作,用质朴而灵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鲜活的渔民生活图景:头戴斗笠的老农夫怀抱一个黑色圆形容器,容器上五条银色鱼儿跃跃欲试,既象征着“五谷丰登”的吉兆,又暗含“海洋馈赠”的自然哲思。画面里,几何化的农夫轮廓与流畅的线条碰撞出传统与现代的艺术火花,让人一眼便感受到“海纳百川”的城市气质与“万物并育”的节气意蕴。

活动中,参与者将围绕这幅画作展开创作。无论是稚气未脱的孩童,还是陪伴左右的家长,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最基础的剪纸技法入手——如何握稳剪刀、如何沿着纹样游走、如何让剪出的图案“活”起来;再过渡到绘画环节,用色彩晕染出大暑的热烈:或许是海边的浪花、田间的稻穗,或是老农夫脸上的汗珠……每一刀一刻、每一笔一画,都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更是对自然与生活的礼赞。

“大暑不仅是‘热’的节气,更是‘生’的季节。”活动策划人介绍,“我们希望通过亲子协作的形式,让孩子在动手实践中触摸非遗的温度,让家长在陪伴中重温传统的美好。当一家人的手共同抚过剪刀边缘,当一幅作品从空白到成型,这份共同创造的记忆,会比夏日的阳光更长久地留在心里。”

非遗课堂的主理人:两位“守艺人”的故事

为了让大家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两位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李春铃与刘文娟(助教)。其中,李春铃老师是上海市非遗代表性项目“上海剪纸(颛桥剪纸)”闵行区主要传承人,深耕剪纸艺术20余载,不仅是闵行区骨干教师、上海市中级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更是“剪舞飞扬剪纸团队”的核心带头人。她的剪纸作品以细腻的线条、生动的造型著称,曾多次在国内外文化交流展中亮相。

“剪纸不是简单的‘剪刻’,而是用剪刀‘说话’。”李春铃老师常说。为了让传统技艺更贴近现代生活,她近年来致力于开发“剪纸+”课程,将节气、民俗、儿童心理融入教学中。“大暑时节,孩子们对‘热’有直观感受,但对背后的农耕文化、海洋文化可能了解不深。通过《风从海上来》这幅画,我们可以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比如老农夫的斗笠纹路、鱼纹的象征意义,再转化为剪纸语言。这样的创作过程,既是艺术启蒙,也是文化认知的过程。”

助教刘文娟老师则擅长儿童艺术教育,尤其懂得如何用童趣化的语言让复杂的技法变得易懂。“小朋友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我会用‘小剪刀旅行记’‘小鱼游啊游’这样的游戏化教学,让他们在玩中学。家长也不必紧张,我们的材料包都是安全环保的,步骤分解后会很简单,重点是享受和孩子一起创作的快乐。”

给亲子家庭的贴心提示:这场约会要这样赴约

为了让活动更有序、更有温度,主办方特别准备了以下温馨提示:

  • 预约方式:即日起至7月29日,可通过中华艺术宫官方微信公众号预约。路径:进入公众号→点击【看展活动】→选择【活动预约】→找到“大暑:剪绘青山风情志”活动→填写信息提交。每组家庭限约1次,名额仅12组,手慢无哦!
  • 签到须知:活动当天请提前15分钟到达0米活动空间,在入口处扫描工作人员提供的二维码完成签到。若因特殊情况无法到场,请至少提前24小时联系工作人员取消预约,避免占用公共资源。
  • 特别提醒:为保障活动体验,建议家长为孩子准备轻便的衣物(方便动手操作),并携带水壶补充水分。活动材料包由主办方统一提供(含安全剪刀、彩纸、画笔、画纸等),无需额外准备。

这个夏天,让非遗“活”在当下

从“刀木纪程”的木刻记忆到“吾心安处”的艺术归栖,从“敦煌壁画”的千年风华到“乡土绘画”的质朴乡愁,中华艺术宫始终以多元的展览与活动,架起传统与当代的桥梁。而此次“大暑”非遗体验,正是一次“小而美”的文化实践——它不仅是一场技艺的学习,更是一次亲子间的情感联结,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温柔回望。

7月30日,让我们暂别空调房里的清凉,在0米活动空间里,以剪刀为笔,以纸张为墨,共同绘制属于这个夏天的“青山风情志”。当孩子举着自己剪出的“小鱼”欢呼,当家长看着共同完成的作品露出欣慰的笑容,你会发现:原来非遗从未遥远,它就藏在每一次专注的创作里,藏在每一代人的手手相传中。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