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遗到国际IP:JOYYE卓艺上海百货展如何重新定义生活美学?

7月的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外的梧桐叶在蝉鸣中轻颤,一场关于“生活美学”的盛宴正悄然拉开帷幕。7月24日,第118届中国日用百货商品交易会(简称“上海百货展”)正式开展,来自全球的家居品牌与设计力量汇聚于此。而其中,以“瓷上生花,艺启生活”为主题的JOYYE卓艺陶瓷艺术生活品牌展位,如同一颗明珠般吸引着往来人流——这里没有堆砌的商品,只有流动的艺术;没有生硬的推销,只有沉浸式的美学对话。这场展览,不仅是JOYYE卓艺的一次新品发布,更是一次关于“非遗活化”“国际融合”与“生活艺术化”的深度实践,为行业与消费者勾勒出生活美学的新范式。

一、多主题叙事:让陶瓷成为文化对话的载体

走进展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自然之境”展区。这里被一片柔粉、浅紫与鹅黄的釉色笼罩,JOYYE卓艺全新发布的“繁花似锦”十二花语系列正静静绽放。该系列以中国传统十二花令为灵感,从“立春”的迎春、“雨水”的杏花,到“芒种”的栀子、“大雪”的腊梅,十二件茶器、花器对应十二个月份的自然时序。每一件作品的釉面都呈现出“窑变”般的灵动——手工釉下彩绘的技法让花卉纹样在高温烧制中自然晕染,花瓣边缘的淡金色肌理仿佛晨露凝结,花蕊处的钛白釉点则像被风掀起的细碎光斑。“我们希望用陶瓷留住自然的呼吸。”JOYYE卓艺的设计师在现场介绍,“当你用这套茶具泡茶时,热水注入的瞬间,釉面的花卉会随着温度变化微微变色,就像春天的花在杯中重新盛开。”

若说“繁花似锦”是对自然的诗意转译,“染韵生花”系列则是非遗与当代生活的深情对话。展区一侧,一组扎染纹样的陶瓷茶具格外醒目:浅灰色的棉麻扎染布包裹着素白的瓷胎,布料的褶皱与陶瓷的弧度完美贴合,而当观众轻轻触摸布面,会发现深浅不一的靛蓝晕染竟与瓷胎上的暗纹一一呼应——原来,这并非简单的“布料+陶瓷”组合,而是将传统扎染的“捆扎、浸染、拆线”工艺全程融入陶瓷制作:先用棉线在未上釉的瓷胎上捆扎出图案,浸染天然靛蓝后拆线,再施透明釉高温烧制,最终棉线留下的痕迹与釉色融合,形成“布纹即瓷纹”的独特效果。“扎染是非遗,但非遗不该被锁在博物馆里。”品牌负责人坦言,“我们想让年轻人摸到、用到这些技艺,所以选择了日常最亲密的陶瓷作为载体。你看,这套茶具的布套可以拆下来当桌布,茶杯倒扣时,布纹与瓷纹重叠,这就是‘活’的非遗。”

除了自然与非遗,JOYYE卓艺还用“东方审美”为女性用户打造了专属的“布衣情—女人的茶具”系列。该系列以传统服饰文化为灵感,将旗袍的盘扣、马面裙的褶皱、苏绣的缠枝纹等元素提炼为陶瓷纹样,搭配柔和的马卡龙色釉面与圆润的器型。“我们调研过女性用户的需求,她们需要的不仅是实用的茶具,更是一件能提升生活仪式感的‘美物’。”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月白缠枝”茶盏的釉色取自江南丝绸的光泽,盏身的缠枝纹采用“薄胎堆白”工艺,厚度仅0.3毫米,却能在光线下投射出立体阴影,“女性用它泡一杯玫瑰花茶,捧在手里,连心情都会变柔软。”

而在“东西交融”展区,JOYYE卓艺的跨文化创意实力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联名英国V&A博物馆的“威廉·莫里斯”系列与“爱丽丝漫游奇境”系列,将经典艺术IP转化为日常器物:威廉·莫里斯的“草莓小偷”图案以青花料绘制在骨瓷餐盘上,花卉藤蔓的线条纤细如发丝;“爱丽丝”系列的茶壶则将童话中的兔子洞、扑克牌士兵等元素抽象为几何纹样,搭配渐变粉蓝釉色,既有童趣又不失高级感。“很多人觉得国际IP联名是‘贴标签’,但我们更注重‘再创作’。”设计师拿起一只“爱丽丝”马克杯解释道,“原版IP的角色是平面的,我们通过陶瓷的立体造型与釉色变化,让角色‘立’在杯身上——比如杯口的波浪纹是爱丽丝掉进兔子洞时的水花,杯底的漩涡是她追逐时的脚步,这样用起来会更有故事感。”

二、场景化体验:让艺术从展柜走向生活的每一刻

如果说主题展品是JOYYE卓艺的“美学宣言”,那么“瓷礼美学”专区则是品牌对“生活场景”的深度洞察。这里没有孤立的产品陈列,而是按照“节日赠礼”“日常陪伴”“空间装饰”等场景重新组合:中秋礼盒里,一套“月满中秋”主题茶具搭配桂花乌龙茶包与定制灯笼,打开盒盖时,月光般的釉色茶具与暖黄灯光交相辉映;婚礼伴手礼则是“并蒂莲”系列对杯,杯身刻有新人名字的缩写,外盒用可降解的竹纤维制成,印上“百年好合”的烫金纹;甚至连商务礼品都充满巧思——“松竹梅”系列香薰灯搭配线香与青瓷香插,底座刻有企业LOGO,既实用又能传递文化价值。

“我们发现,现在消费者买礼品,不再满足于‘贵’或‘稀有’,而是希望‘有温度’‘有故事’。”JOYYE卓艺的礼品定制负责人现场分享了一个案例:一位客户为母亲定制生日礼,选择了“布衣情”系列的茶具,要求在杯底手绘母亲最爱的玉兰花,并刻上“您养我长大,我陪您喝茶”的字样。“当母亲收到这份礼物时,当场就哭了——因为她在茶具里喝到的不仅是茶,还有女儿的心意。”这样的故事,正是JOYYE卓艺“让艺术点亮生活”理念的最佳注脚。

事实上,JOYYE卓艺对场景的深耕远不止于礼品。在展位的“居家美学空间”里,品牌还原了客厅、餐厅与书房的真实场景:客厅的博古架上,“威廉·莫里斯”花瓶插着干花,旁边的“染韵生花”香薰炉飘着淡淡草木香;餐厅里,“繁花似锦”十二花语餐具盛着热气腾腾的汤羹,碗沿的花卉与汤里的食材相互映衬;书房中,“爱丽丝”系列笔架与“布衣情”茶盏相伴,墙上挂着“松竹梅”主题的装饰画……“我们希望告诉消费者,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它可以是你早上起床用的第一只杯子,是晚餐时和家人分享的那套餐具,是朋友来访时一起品茶的那套茶具。”品牌主理人说,“当艺术融入日常,生活就会变成诗。”

三、从非遗到国际IP:生活美学的“破圈”与“深耕”

在本届上海百货展上,JOYYE卓艺的亮相之所以引发关注,不仅因为其多元的产品矩阵与沉浸式体验,更因为其背后清晰的“文化脉络”——以陶瓷为媒介,一头连接非遗与传统,一头拥抱国际与当代,最终落脚于“人”的生活需求。

这种“破圈”能力,让JOYYE卓艺在竞争激烈的日用百货市场中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径。据展会现场的行业报告显示,近年来消费者对“有文化内涵的日用品”需求增长了37%,其中“非遗创新类产品”的复购率高达62%。JOYYE卓艺的“染韵生花”“布衣情”等系列之所以能成为“现象级”产品,正是因为精准捕捉了这一趋势:它们不是对传统的简单复制,而是通过“转译”让非遗“可感知”“可使用”;它们也不是对国际IP的盲目跟风,而是通过“再创作”让经典“可对话”“可融入”。

更值得关注的是,JOYYE卓艺并未停留在“产品创新”层面,而是试图构建一套完整的“生活美学生态”。从原创设计的持续输出,到场景化解决方案的提供,再到用户情感价值的传递,品牌正在形成一个“文化-产品-体验-情感”的闭环。正如品牌主理人在展会论坛上所说:“我们不卖陶瓷,我们卖的是‘用陶瓷过好每一个日常’的生活方式。当你用我们的茶具泡一杯茶,你买的不仅是茶具,更是一段慢下来的时光,是与自己、与家人、与自然的连接。”

展会接近尾声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驻足在“繁花似锦”系列前久久不愿离开。他轻抚一只绘有牡丹的茶盏,喃喃自语:“我年轻时学过陶瓷,那时候总觉得传统工艺要‘守’,现在才明白,真正的‘守’是让它活在当下。”这句话,或许正是对JOYYE卓艺此次展览的最佳诠释——从非遗到国际IP,从展柜到生活,他们用陶瓷为媒,不仅定义了生活美学的新范式,更让文化有了温度,让传统有了未来。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