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训练版权争议迎来关键裁决:美国法院认定”合理使用”但划定盗版红线

2025年6月,美国旧金山联邦法院的一项裁决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引发震动。法官威廉·阿尔苏普裁定,亚马逊支持的AI初创公司Anthropic在未获授权的情况下,使用受版权保护的图书训练其大语言模型Claude的行为不构成侵权,符合美国版权法中的”合理使用”原则。这一判决被视为AI行业在版权争议中的重要突破,但同时也明确了盗版行为的法律边界,为行业未来发展划定了红线。

裁决核心:训练行为具有”高度转化性”

阿尔苏普法官在长达数十页的裁决书中指出,Anthropic使用图书训练Claude模型的目的并非复制或替代原作,而是通过分析文本模式生成全新内容,这一过程具有”高度转化性”。法官援引美国版权法中的”合理使用四要素”分析认为:

  1. 使用目的与性质:AI训练旨在创造新知识而非商业性复制,符合版权法促进创新的目标;
  2. 作品性质:受版权保护的书籍包含事实性与创造性内容,但训练仅提取语言模式而非具体表达;
  3. 使用比例:模型未直接复制完整作品或作者独特风格;
  4. 市场影响:AI生成内容与原作市场不存在直接竞争。

“这就像一位渴望成为作家的读者广泛阅读以提升创作能力,而非剽窃他人书籍。”法官比喻称。这一逻辑与此前谷歌图书案(Google Books)的裁决思路一致,即大规模数据挖掘若服务于公共利益,可被认定为合理使用。

盗版争议:存储行为构成侵权

尽管训练行为获判合法,但法官同时指出,Anthropic在训练初期通过盗版渠道获取约700万册图书并存储于”中央图书馆”的行为,明确侵犯了作者版权。诉状显示,这些盗版书籍来自未经授权的网络分享,Anthropic虽然后期购买了部分书籍副本,但法官强调”购买行为无法追溯免除之前的盗窃责任”。

法院已下令于2025年12月就盗版环节举行听证会,以确定赔偿金额。根据美国版权法,故意侵权最高可判处每部作品15万美元罚款。法律界人士分析,此部分判决可能对AI公司的数据采集流程提出更高合规要求,例如必须验证数据来源合法性。

行业影响:平衡创新与权利保护

这一裁决被视作AI行业的阶段性胜利。Anthropic发言人回应称,判决体现了版权法”鼓励创作与科技进步”的初衷。支持者认为,明确训练行为的合法性将推动大模型技术发展,避免因版权诉讼导致创新停滞。

但批评声音指出,裁决未彻底解决数据来源的伦理问题。作家团体”作者联盟”发表声明称:”法官承认了盗版事实,却未要求企业承担充分责任。若AI公司能通过事后购买豁免过错,将助长‘先盗后买’的投机行为。”

法律界的争议与未来挑战

本案暴露了现有版权法应对AI技术的局限性。美国版权法制定于数字时代之前,其”合理使用”原则主要针对传统复制行为,而AI训练涉及海量数据抓取与模式提取,是否属于”复制”存在争议。部分学者建议立法增设”机器学习例外条款”,但反对者担忧这会削弱权利人控制权。

此外,国际法律差异可能加剧跨国企业的合规难度。欧盟《人工智能法案》要求训练数据需获合法授权,而中国《生成式AI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也强调数据来源合规性。Anthropic若计划拓展海外市场,需进一步调整数据策略。

一场未终结的博弈

本案裁决仅是AI与版权之争的一个节点。法官明确表示:”技术发展不应以牺牲创作者权益为代价。”未来,如何在促进AI创新与保护知识产权之间找到平衡,将成为立法者、企业与权利人共同面临的长期课题。随着更多类似诉讼涌现,全球版权体系或迎来新一轮重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