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眼镜支付革命:Rokid Glasses开启”刷眼时代”,AI重塑消费交互场景

一、颠覆性创新:全球首款可支付智能眼镜落地

2025年6月17日,中国科技企业Rokid正式发布全球首款支持支付功能的智能眼镜Rokid Glasses,标志着”无感支付”从实验室走向消费市场。这款产品通过集成支付宝”看一下支付”功能,用户仅需语音指令即可完成从扫码到确认的全流程交易,彻底摆脱手机依赖。

核心体验升级

  • 语音交互支付:用户佩戴眼镜后,只需说出”乐奇,付钱10元”并确认,眼镜即可自动识别商家收款码并完成扣款,支付结果实时显示在镜片屏幕上。
  • 多模态安全验证:结合支付宝的风控系统,通过声纹识别、支付行为分析及设备绑定等多维度验证,确保”本人支付”。支付宝CTO朱林强调:”我们构建了覆盖支付前、中、后的全周期防护体系,甚至承诺’被盗即赔’。”

市场反响热烈,Rokid Glasses全球订单已突破25万台,计划于6月底启动交付。这一里程碑事件被业界视为继移动支付后,消费交互领域的又一次范式转移。

二、技术解析:AI如何让眼镜成为”人体新器官”

Rokid副总裁蔡国祥指出,智能眼镜的爆发得益于AI技术的成熟:”眼镜是与人类融合度最高的可穿戴设备,而AI赋予其真正的智能化灵魂。”

三大技术支柱

  1. 轻量化大模型:Rokid自主研发的图像识别模型可快速解析支付码,本地化翻译模型则支持多语言场景,降低云端依赖。
  2. 场景化交互设计:通过语音指令替代手动操作,解决驾驶、购物等场景下的”手忙脚乱”痛点。例如,未来用户驾车离场时可”看一眼”自动扣停车费。
  3. 生态开放策略:Rokid向开发者开放硬件接口,并提供大模型适配工具,鼓励垂直领域智能体开发,如导航助手、实时翻译等。

蔡国祥比喻:”没有AI的智能眼镜只是‘高级墨镜’,而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推进将让眼镜成为随身知识库和交互终端。”

三、支付安全:从单点防御到全周期风控

尽管便捷性突出,但智能支付的安全性始终是用户关切焦点。支付宝与Rokid的合作给出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安全防护体系

  • 生物特征绑定:通过声纹、佩戴习惯等生物数据建立用户唯一身份标识。
  • 动态风控模型:结合交易地点、金额、频率等数据,实时拦截异常操作。例如,若眼镜检测到用户身处陌生环境且大额支付,将触发二次验证。
  • 全链路加密:支付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采用端到端加密,确保隐私安全。

朱林表示:”我们不仅关注支付瞬间的安全,更通过长周期行为分析预判风险,这是传统支付无法实现的。”

四、未来场景:从支付到全域服务渗透

Rokid与支付宝的规划显示,智能眼镜支付仅是起点,更多便民服务将逐步落地:

  • 生活缴费:语音指令完成水电煤充值、手机话费缴纳。
  • 出行服务:语音打车、停车场无感支付。
  • 零售升级:试衣镜AR试穿+一键购买、餐厅菜单即时翻译+点餐。

行业分析师指出,智能眼镜的普及将重构”人-货-场”关系:”当支付、导航、信息获取全部集成在视界中,实体商业与数字服务的边界将彻底模糊。”

五、挑战与隐忧:隐私保护与技术伦理

在乐观前景之下,质疑声同样存在:

  1. 隐私泄露风险:眼镜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可能过度采集环境数据。Rokid回应称,所有数据均经用户授权,且本地化处理减少云端传输。
  2. 技术依赖副作用:过度”无感化”可能导致用户对支付行为失去直观感知。支付宝表示将保留短信提醒等传统通知方式作为补充。

对此,蔡国祥坦言:”技术需要克制。我们正在制定‘最小必要数据采集’标准,并邀请第三方机构参与安全审计。”

一场关乎效率与体验的革命

Rokid Glasses的问世不仅是支付方式的革新,更折射出AI时代人机交互的深层变革。当”看一眼”就能完成交易的未来成为现实,人类与数字世界的连接将愈发无缝——但如何平衡效率、隐私与伦理,仍是这场革命必须回答的命题。正如朱林所言:”技术终归服务于人,我们的目标是让支付像眨眼一样自然,却比眨眼更安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