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始末:从欠费断网到车主自救

2025年9月11日,哪吒汽车近50万车主集体收到流量服务商“联想懂的通信”的断网通知,称因哪吒母公司合众新能源长期拖欠服务费用,即日起切断车机基础流量服务。这一操作导致车辆导航、远程控车、智能驾驶辅助等功能瘫痪,车主仅能依赖NFC钥匙解锁车辆,用车体验大幅倒退。
戏剧性的是,断网后“联想懂的”迅速推出“哪吒车主流量保障计划”,允许车主绕过车企直接购买流量包,价格甚至低于哪吒官方定价:基础功能包5.9元/月、高级流量包19.9元/月、年费套餐199元。车主充值后功能即时恢复,形成“车企破产,服务商接盘”的罕见局面。而合众汽车后知后觉,声明称对方“单方面违约”,却无力改变现状。
二、5元流量费如何压垮一家车企?
- 资金链的致命缺口
哪吒每月需为46万车主支付约250万元基础流量费,年支出近3000万元,而母公司合众新能源账面现金仅剩1500万元,却背负51亿元债务。这一矛盾直接暴露其现金流枯竭的窘境——连5元/车的“小额支出”也无力承担。
更深层的原因是车企对“基础流量终身免费”的行业潜规则过度依赖。哪吒早期以“三年免费5GB/月流量”吸引用户(如哪吒L车型),却在经营恶化后无法兑现承诺,最终因欠费被服务商“拔线”。 - 破产重整下的服务真空
合众新能源已于2025年6月进入破产程序,9月12日召开首次债权人会议。在重整期间,企业优先保障债务清偿而非服务续费,导致车主沦为“牺牲品”。类似案例已非个例——威马、高合等破产车企的50万“孤儿车”车主同样面临车联网中断、配件断供的困境。
三、车主的现实选择与行业警示
- 自救方案优劣对比
- 直接购买流量:性价比最高(如19.9元/月包含20GB娱乐流量),但需警惕车企破产后服务器停运风险。
- 加装CarPlay盒子:成本约数百元,但仅解决娱乐需求,无法恢复远程控车等核心功能。
- 手机热点共享:零成本,但依赖手机信号且操作繁琐,且部分车型不支持。
- 法律维权:律师建议固定购车合同、断网通知、宣传承诺等证据,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索赔,但破产车企偿付能力存疑。
- 行业反思:流量内卷与隐性风险
当前新能源车企的流量政策分为三档:- 入门级(如特斯拉):首月免费后9.9元/月续费;
- 主流级(比亚迪、零跑):赠2-4年流量(3-5GB/月);
- 高端级(极氪、蔚来):终身免费流量(首任车主)。
尽管“基础流量终身免费”成行业标配,但车企普遍在合同中保留“随时修改服务”的权利。哪吒事件警示消费者:购车时需关注品牌资金实力,并留存流量承诺书面证据。
四、未来展望:规范缺失与政策呼吁
此次危机折射出两大行业痛点:
- 车企与服务商的权责模糊:服务商能否因欠费直接断网?车企破产后车主如何延续服务?目前均无明确规范。
- 技术淘汰风险:老款车型依赖3G网络,而运营商逐步关停旧协议,导致车机系统批量瘫痪。
专家建议推动**“车联网服务强制托管”机制**,即要求车企将流量服务基金纳入破产隔离资产,或允许车主自主选择服务商。上海市消保委也呼吁完善投诉通道,防止车企滥用合同条款。
消费者的生存法则
哪吒车主的故事绝非孤例。在智能汽车时代,用户需清醒认识到:“免费服务”背后是车企的持续输血能力。选择品牌时,优先考察其财务健康度;签订合同时,逐条核对流量条款;遭遇侵权时,果断通过12315或法律途径维权。唯有理性消费与制度完善双管齐下,才能避免“5元流量费”成为压垮消费者的又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