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将国产魏牌高山MPV引入美国市场,以8万美元定价和高端智能化配置在48小时内吸引超1万名美国人下单,打破北美市场对MPV的冷遇常态。
在中美汽车贸易的版图上,一场出人意料的“反向输出”正在发生——贾跃亭主导的FF(Faraday Future)将长城汽车旗下的魏牌高山引入美国,更名为FX SUPER ONE,以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6万元)的定价,在48小时内收获了超过1万名美国用户的订单。

这一成绩令人惊讶。要知道,MPV车型在美国市场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就连丰田、通用这样的老牌车企,也未能真正打开这一细分市场。更不用说,这是一款来自中国的、价格远超同级竞品(例如丰田赛那美国售价约4万美元)的高端新能源MPV。
那么,魏牌高山究竟靠什么打动了“最难讨好”的美国消费者?
一、精准定位:“毛坯房” vs “精装豪宅”的降维打击
美国用户对电动车的认知,长期以来被特斯拉定义的“极简主义”主导:内饰克制、屏幕稀少、功能优先。而魏牌高山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种认知——
- 车外互动屏幕:前脸配备可显示文字、表情包甚至短视频的交互屏,让车成为移动的社交媒介;
- 满配智能座舱:12.3英寸液晶仪表+15.6英寸中控屏+15.6英寸副驾屏+26英寸HUD+17.3英寸后排吸顶屏,构建五屏联动的沉浸场景;
- 舒适性拉满:第一、二排均支持加热/通风/按摩,二排配备头等舱座椅+腿托,车载冰箱、23扬声器高端音响等配置一应俱全。
这种“沙发冰箱大彩电”的极致体验,对习惯了特斯拉式“毛坯装修”的美国用户而言,无异于一场关于“汽车生活”的重新启蒙。
二、技术平权:标配即高配,拒绝“选配陷阱”
美国汽车市场尤其是电动车领域,长期存在“基础车型+付费解锁功能”的销售模式。以特斯拉FSD完全自动驾驶功能为例,选装价格高达8000美元。
而魏牌高山则带来更符合中国思维的“科技普惠”理念:
- 智能驾驶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城市/高速NOA+自动泊车功能,不额外收费;
- 性能表现不俗:1.5T插混系统带来458马力、644牛·米输出,百公里加速5.7秒,纯电续航最高201公里(WLTC)。
这种“一口气配齐”的方式,极大降低了用户的决策成本,也凸显出中国品牌在供应链整合与配置策略上的独特优势。
三、定价勇气:8万美元的背后是价值自信
56万人民币的定价,比国内版本高出二十余万元。这一方面包含改装、运输、本地认证与品牌运营的成本,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其明确的市场定位——不做廉价替代品,而是直击高端市场。
贾跃亭及其团队对北美消费心理的把握不可谓不精准:
- 情感价值:通过外观屏幕、灯光系统等功能强化车辆的社交与娱乐属性;
- 空间优势:在保持第三排实用性的同时,提供1975升的最大拓展容积;
- 体验差异化:从座椅按摩到多屏联动,每一个细节都在强调“这不是一台普通的车,而是一个移动的舒适空间”。
四、启示:中国汽车全球化的新思路
魏牌高山在北美的一炮而红,为中国汽车品牌的出海提供了新范式:
- 不必一味迎合,可以主动定义:中国品牌完全可以凭借领先的智能、舒适与电动化技术,重新教育市场;
- 高端化不是欧美品牌的专利:在电动化、智能化的赛道里,中国品牌已具备定义豪华的能力;
- 本地化运营是关键:从命名、包装到营销策略,FF团队显然做了大量适应北美市场偏好的调整。
结语:
从“模仿追随”到“价值输出”,中国汽车正在全球市场开启新一轮叙事。魏牌高山的成功或许仍待长期销量验证,但它无疑掷地有声地告诉世界:中国汽车,有能力、也有底气站在世界高端市场的最中央。
或许不久的将来,“Made in China”将不再代表便宜与替代,而成为科技、体验与品质的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