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剧里不能有感情戏?”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真正让观众反感的,从不是 “有爱情”,而是 “为了爱情丢了抗战魂”—— 那些把炮火纷飞的战场变成偶像剧片场,让主角顶着浓妆、梳着精致发型谈情说爱,把保家卫国的主线沦为儿女情长陪衬的作品,才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对观众的欺骗。而近期央视播出的两部抗战剧《归队》与《我们的河山》,却用细腻动人的感情戏打破了 “抗战剧谈爱必翻车” 的魔咒:38 岁袁姗姗演绎的 “男追女” 与 33 岁陈钰琪诠释的 “女追男”,不仅没喧宾夺主,反而像一剂恰到好处的 “调味剂”,让残酷的战争岁月多了几分人性的温度,也让观众看到:好的感情戏,从来都是抗战剧的 “加分项”。

《我们的河山》:陈钰琪演绎 “英气恋歌”,感情藏在 “为民办实事” 里
率先在央视一套开播的《我们的河山》,从一开始就抓住了 “真实” 二字 —— 没有磨皮滤镜下的光鲜亮丽,只有满脸尘土、衣着朴素的军民;没有悬浮的 “神剧情”,只有抗日军民白天浴血抵抗侵略者、晚上还要防备土匪袭扰的艰难日常。当镜头扫过百姓流离失所的身影,掠过战士们带伤作战的场景,观众真切感受到:先辈们的抗战岁月,远不止课本里的文字那样简单,那是用血汗堆砌的 “活着”,是用牺牲守护的 “家园”。
就在这样厚重的历史底色里,刘竹梅与庄埼风的感情线悄然展开,却丝毫不让人觉得突兀。剧中的刘竹梅(陈钰琪 饰)是个眼里有光的先进青年,她对庄埼风的好感,从不是因为 “对方长得帅”,而是源于一次次见证他 “为民办实事” 的担当:庄埼风腿伤未愈,却拄着拐杖挨家挨户走访百姓,记录大家的需求;面对物资短缺的困境,他想办法调配粮食,优先保障老人和孩子;甚至在遭遇土匪威胁时,他第一时间挡在百姓身前,哪怕自己处境危险。
这份欣赏藏在细节里:刘竹梅会悄悄给庄埼风的伤腿换更柔软的布条,会在他熬夜写报告时端去一碗热粥,会在他因工作受挫时轻声鼓励。而庄埼风对刘竹梅的心意,也藏在 “克制” 里 —— 他知道抗战时期的责任重于泰山,从不会用儿女情长耽误正事,只会在擦肩而过时递去一个坚定的眼神,在她执行危险任务时默默多准备一份防护用品。正如观众所说:“他们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本就该有情窦初开的模样,但他们把对彼此的喜欢,变成了一起扛过难关的动力,这才是抗战剧该有的感情戏。”
33 岁的陈钰琪,把刘竹梅的 “英气” 与 “温柔” 诠释得恰到好处:面对侵略者时,她眼神坚定,举起枪的动作干脆利落;面对百姓时,她语气柔和,递水送药的模样满是共情;而面对庄埼风时,她会悄悄红了耳根,会在对方不注意时偷偷打量 —— 这份细腻的表演,让 “刘竹梅” 不再是一个符号化的 “先进青年”,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既有家国情怀又有儿女心事的普通人。这样的感情戏,既不狗血也不拖沓,反而让观众更能共情:原来先辈们不仅有钢铁般的意志,也有柔软的内心;他们在守护河山的同时,也向往着简单的幸福。
《归队》:袁姗姗与李俊贤演绎 “乱世纯爱”,感情长在 “生死与共” 里
如果说《我们的河山》的感情戏是 “克制的温柔”,那央视八套播出的《归队》,则用 “乱世里的纯粹” 打动了观众。这部剧的服化道从一开始就 “接地气”:演员们脸上带着尘土,衣服上有补丁,头发凌乱却透着一股劲儿 —— 没有刻意的 “扮丑”,却真实还原了抗战时期物资匮乏、条件艰苦的环境,让观众一眼就能代入 “那是一个连活下去都要拼尽全力的年代”。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兰花儿(袁姗姗 饰)与小白马(李俊贤 饰)的感情线,像乱世里开出的一朵小花,脆弱却坚韧。初次相遇时,兰花儿是被日军围攻、濒临绝境的抗联女战士,小白马是路过的 “纯情土匪”—— 他本可以置身事外,却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像 “天兵天将” 一样救下了兰花儿。把兰花儿带回山寨后,小白马没有用 “救命之恩” 强迫她做什么,反而把最好的粮食留给她,给她找治伤的草药,甚至在她发脾气时也只是笑着包容。
这份 “不强迫、不索取” 的真心,慢慢融化了兰花儿的防备。兰花儿性子刚烈,却懂医术,她会给山寨里的兄弟治伤,会教大家辨认有毒的野菜,会在小白马纠结 “要不要帮抗联” 时,轻声说 “保家卫国,从来都不是某一群人的事”。而小白马对兰花儿的喜欢,也从 “一见钟情” 变成了 “发自内心的敬佩”—— 他欣赏她面对敌人时的勇敢,心疼她藏在坚强背后的脆弱,更认同她 “家国为重” 的信念。两人的感情没有轰轰烈烈的告白,没有狗血的误会,只有 “我懂你的不易,你知我的心意” 的默契:小白马会在兰花儿出去侦查时,悄悄跟在后面保护她;兰花儿会在小白马犹豫时,坚定地站在他身边支持他。

38 岁的袁姗姗,把兰花儿的 “刚” 与 “柔” 演活了:手持枪支与日军对峙时,她眼神里的狠劲让人不敢直视;给受伤的孩子喂药时,她语气里的温柔又让人动容;而面对小白马的关心时,她嘴角那抹不易察觉的微笑,又藏着少女的羞涩。35 岁的李俊贤也把 “小白马” 的 “糙” 与 “纯” 诠释得恰到好处:作为山寨首领,他有 “大老粗” 的直率,说话大大咧咧;可面对兰花儿时,他又会变得小心翼翼,会因为兰花儿的一句夸奖开心半天,会因为怕打扰她而悄悄躲在门外。两人的对手戏没有刻意的 “撒糖”,却处处透着 “乱世里能遇到你,真好” 的温暖,让观众忍不住感叹:“原来战争年代的爱情,可以这么纯粹,这么动人。”
除了兰花儿与小白马,剧中蒋欣饰演的 “泼辣老板娘” 大阔枝与任彬饰演的 “内敛糙汉” 的感情线也很有看点。大阔枝看似爽利,却会在给对方送食物时悄悄脸红;内敛的糙汉看似沉默,却会在大阔枝遇到麻烦时第一时间挺身而出。这对 “圆滑掌柜与糙汉战士” 的组合,没有抢主线的风头,反而用生活化的互动,让抗战剧的 “人间烟火气” 更浓了。
好的抗战剧感情戏,从来都 “服务于主线”
《归队》与《我们的河山》之所以能靠感情戏圈粉,核心原因在于:它们的感情戏从来都不是 “独立于抗战之外的支线”,而是 “融入抗战主线的一部分”。刘竹梅与庄埼风的感情,是 “一起为民办事” 中生出的默契;兰花儿与小白马的感情,是 “共同保家卫国” 中沉淀的信任;大阔枝与内敛糙汉的感情,是 “乱世里相互扶持” 中积累的依赖。这些感情没有让 “抗战” 沦为背景板,反而让 “抗战” 更有温度 —— 观众看到的,不再是一个个 “符号化的英雄”,而是一群 “有感情、有软肋,却依然选择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反观那些被观众吐槽的 “抗战偶像剧”,恰恰是颠倒了 “主线与支线” 的关系:为了让男女主角谈情说爱,刻意制造狗血误会,让本该紧张的战斗场面变成 “英雄救美” 的舞台;为了凸显主角的 “光环”,让他们顶着浓妆、穿着干净的衣服在战场上谈恋爱,完全不顾历史的真实。这样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更是对观众智商的侮辱。
《亮剑》《雪豹》《战长沙》这些经典抗战剧,之所以能成为 “标杆”,也正是因为它们的感情戏 “恰到好处”:李云龙与田雨的感情,是 “糙汉子遇到文化人” 的互补,却从不会耽误打仗;周卫国与陈怡的感情,是 “乱世里的坚守”,却始终以 “保家卫国” 为前提;胡湘湘与顾清明的感情,是 “从青涩到成熟” 的成长,却与 “长沙会战” 的主线紧密相连。这些感情戏,让角色更立体,让剧情更动人,也让观众更能理解:先辈们不是 “没有感情的战斗机器”,他们也有亲情、爱情、友情,正是因为对这些美好的向往,他们才更愿意用生命去守护。
《归队》与《我们的河山》的成功,再次证明:抗战剧不是不能有感情戏,而是要 “会拍感情戏”。好的感情戏,是历史的 “注脚”,是人性的 “镜子”,是让观众在感受战争残酷的同时,也能看到人性的美好。而那些只会用 “偶像剧套路” 消耗历史的作品,终究会被观众抛弃。毕竟,观众想看的抗战剧,是能让人铭记历史、致敬先辈的作品,而不是打着 “抗战” 旗号的 “恋爱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