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汪队”上岗:治疗犬糖糖如何点亮“星星的孩子”的世界

在长沙一家康复中心,下课铃声响起后,孩子们没有像往常一样四散跑开,而是围聚在一只名叫糖糖的拉布拉多犬身边。令人惊讶的是,面对零食诱惑、孩子们的叫喊甚至偶尔的揪扯,这只特殊的服务犬没有表现出任何不安,只是安静地将头搭在孩子们腿上,用它温暖的陪伴融化着孤独的世界。

首批孤独症服务犬正式上岗

近日,长沙市天心区第九次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主题活动暨中国孤独症服务犬首批入驻仪式隆重举行。15个月大的拉布拉多犬糖糖作为首批孤独症服务犬之一,正式开始了它的工作生涯。

糖糖现在的训练员陈嵩从7月开始与它接触,已经建立了良好的默契。在课堂上,当一粒狗粮不小心掉到地上,受过专业训练的糖糖没有去理会,这成了陈嵩教育孩子们的生动教材:“狗狗也知道,掉到地上的东西不能吃。”

万里挑一的“职场精英”

糖糖的第一位训练员、高级宠物训导师宁震透露,治疗犬的选拔是一个严格且淘汰率极高的过程。“万里挑一不是一个夸张的描述。”糖糖从出生二十几天后就开始接受筛选,后期训练中的淘汰率高达50%。

与警犬等工作犬不同,治疗犬需要取性格的“中间值”———不能太强势,也不能太弱势。拉布拉多和金毛等犬种因性格稳定、抗压能力强,往往更受青睐。宁震解释说:“孩子要把治疗犬当成伙伴,但也要有适当的畏惧感,不能把它当玩具。”

温暖陪伴中的专业守护

在康复中心的课堂上,糖糖的日程安排得井然有序。每天两小时的课程中,既有与孩子们互动玩耍的环节,也有安静陪伴的学习时段。孩子们排队让糖糖接零食、套圈,或者只是简单地抚摸它毛茸茸的身体。

课间时分,经常能看到孩子们躺在糖糖身边休息。有一个孩子特别喜欢糖糖的尾巴,总是偷偷告诉记者:“喜欢糖糖的尾巴,很有趣,好可爱。”

这种陪伴并非没有挑战。陈嵩指出:“有些孤独症孩子看上去与普通孩子无异,但外界细微的变化,就可能让他们产生较强烈的反应。”当孩子情绪突然爆发时,糖糖的介入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帮助平复情绪。

走出室外的勇敢尝试

25日,记者见证了糖糖陪伴6岁的灿灿进行户外活动——去距离康复中心仅50米远的超市购物。对普通孩子来说,这段距离微不足道,但对很多孤独症儿童家庭而言,却是一段漫长的旅程。

临出门前,灿灿表现出明显的抗拒情绪。在老师和糖糖的共同努力下,孩子最终同意出门。到达超市后,糖糖安静地趴在入口处等待,对路人的挑逗毫不理会,展现了专业的训练素养。

陈嵩强调:“我们不能让孩子形成对狗狗的依赖,要让孩子接受没有狗狗陪在身边的日子。”治疗犬的作用是辅助课程与陪伴孩子进行社会化活动,最终还需要老师、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努力。

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虽然治疗犬在孤独症康复中展现出独特价值,但这个新兴行业在中国仍面临诸多挑战。湖南四新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波指出:“我国尚未就治疗犬建立专门的认证和管理法规,导致其在出入公共场所、提供专业服务时面临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

星语林康复中心主任陈榕也表示:“现在令人头疼的是,我们的狗狗不能乘坐地铁、高铁这类交通工具,去外地福利院时通行是个大问题。”

与此同时,2024年12月湖南多部门联合印发的《湖南省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以及民政部、中国残联发布的相关通知,都为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提供了政策支持。

专业认可与社会理解

二级心理咨询师徐力从专业角度肯定了治疗犬的价值:“和狗狗互动能让自闭症孩子的情绪脑区活跃度降低18%、社交脑区提升22%。”这种非药物干预方式为孤独症儿童康复提供了新的可能。

然而,治疗犬的社会认可度仍有待提高。部分家长最初不愿让孩子与糖糖接触,一些公众场所也对治疗犬进入持谨慎态度。陈榕呼吁:“希望社会各界对治疗犬有更多的了解与认可。”

随着糖糖和它的伙伴们继续默默工作,这些四腿治疗师正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一点点照亮“星星的孩子”们孤独的世界。它们不仅是服务犬,更是连接孤独症儿童与外部世界的温暖桥梁。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