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的清凉协奏曲:武汉动物园的夏日护生记

七月的武汉,热浪裹着蝉鸣在街头翻涌。长江水蒸腾的水汽还未散尽,武汉动物园的梧桐叶已蔫头耷脑地垂着,连平日里最活跃的麻雀都躲进了香樟树的浓荫里。但在这座占地800余亩的”动物乐园”里,一场不动声色的”清凉保卫战”早已悄然打响——当人类躲进空调房舔着冰棒时,这里的保育员们正用最质朴的心意,为毛孩子们的夏天编织着一张温柔的防护网。

河马馆:西瓜味的夏日限定

上午十点的阳光正烈,河马馆的水池边却飘着一丝清甜的凉意。保育员胡宇磊戴着草帽,手里抱着两个圆滚滚的西瓜,沿着青石板路往河马池走。水池里的”大江”和”小河”正甩着耳朵,灰黑色的皮肤泛着油光,刚才在水里扑腾时溅起的水花,此刻还挂在它们的睫毛上。

“来咯来咯——”胡宇磊站在池边敲了敲西瓜,清脆的声响惊得”大江”一激灵,圆滚滚的脑袋立刻探出水面。这对相处了五年的”河马夫妇”,早把胡宇磊的声音当成了开饭铃。”大江”甩着短腿爬上岸,肚皮上的褶皱里还滴着水,却迫不及待地凑到胡宇磊跟前,湿润的鼻尖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背。

“慢点儿,没人跟你抢。”胡宇磊笑着切开西瓜,深红的瓜瓤里渗出晶亮的汁水。他把半个西瓜递过去,”大江”低头一口咬住,喉结上下滚动,西瓜汁顺着下巴滴在青石板上,发出”啪嗒”一声。不到半分钟,半个西瓜就见了底,它又仰起头”嗯嗯”叫了两声,黑葡萄似的眼睛湿漉漉地望着胡宇磊——这是它最直白的”还要”。

“小馋猫,刚吃完半个,再给你留半个泡澡的时候吃。”胡宇磊刮了刮它的鼻尖,转身又切了半颗。这时”小河”才慢悠悠从水池另一头晃过来,它伸长脖子瞥了眼西瓜,又歪头看了看保育员,忽然一扭身躺倒在树荫下,肚皮朝上翻了个身,尾巴还在空中划了个懒洋洋的弧度。

“这丫头,今天火气倒不小。”胡宇磊也不恼,把西瓜放在池边的石桌上,”等泡完澡再来找你。”说着舀起一瓢凉水泼在”小河”背上,灰黑的皮肤立刻泛起细密的小水珠,在阳光下像撒了把碎钻。

据饲养员介绍,入夏以来,河马的”水果餐”明显增加了:”每周一、三、五固定供应大西瓜,平时还会加些冰镇的胡萝卜条。河马的皮肤很薄,长时间晒太阳容易晒伤,吃西瓜不仅能补水,西瓜皮敷在身上还能降温。”正说着,”大江”终于啃完了第二个西瓜,甩着沾满瓜汁的嘴巴冲进池子里,溅起的水花打湿了胡宇磊的裤脚,他却站在原地笑出了声。

袋鼠岛:25℃的空调房里,蔬果沙拉是夏天的仪式感

穿过爬满紫藤的长廊,蝉鸣声忽然轻了些。再往前走,一扇玻璃门上”赤大袋鼠岛”的标识在阳光下泛着微光。推开门,一阵清凉的风裹着青草香扑面而来——原来这里的内室早开了空调,温度计显示25℃,正适合袋鼠们活动。

六只赤大袋鼠或蹲或卧,有的抱着胡萝卜啃得咔嚓响,有的歪着脑袋研究保育员张熙手里的生菜叶,还有两只小袋鼠扒着围栏,圆溜溜的眼睛盯着张熙怀里的沙拉碗。”今天加了玉米粒,可新鲜了。”张熙把沙拉碗放在木台上,一只体型较大的母袋鼠率先跳过来,前爪搭在台边,粉色的舌头一卷,把半根胡萝卜卷进嘴里,耳朵还俏皮地抖了抖。

赤大袋鼠是世界上最大的袋鼠,成年雄性站起来能有两米高。但此刻它们都卸下了”草原霸主”的威风,像一群贪嘴的孩子。”别看它们现在懒洋洋的,中午地表温度能到40℃,露天活动场的石头都能烫脚。”张熙摸了摸身边一只小袋鼠的脑袋,”所以我们把内室的空调温度调到25℃,门也留着,它们想出去晒会儿太阳、活动活动,随时能自由进出。”

正说着,一只花斑袋鼠突然从内室窜出来,叼起张熙放在脚边的苹果就跑,跑到水池边”咔嗒咔嗒”啃起来。张熙也不追,只是笑着说:”这是’壮壮’,最调皮的,昨天还把保育员的草帽叼进窝里当被子呢。”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它油亮的皮毛上,泛着金红色的光泽,连爪子上的肉垫都透着粉嫩。

熊猫馆:20℃的空调房里,酣睡是最治愈的诗

如果说袋鼠的夏天是”动若脱兔”,那大熊猫”伟伟”的夏天就是”静若处子”。上午十一点,熊猫馆的空调房里,伟伟正四仰八叉地躺在竹席上,肚皮随着呼吸一起一伏,白色的绒毛被空调风吹得微微起伏,像一朵浮在云端的棉花糖。

“它昨天吃了整整二十斤竹子,今天早上又炫了五斤窝头,这会儿肯定困。”饲养员王莉轻手轻脚地给伟伟调整了一下竹席的位置,避免空调风直吹。她指着墙上的温度计说:”我们把空调恒定在20℃,这是大熊猫最舒服的温度。你看它的脚掌,还是粉粉的,说明不热。”

伟伟似乎听到了动静,翻了个身,露出圆滚滚的肚皮,前爪还搭在一根没吃完的竹子上。竹节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这是王莉凌晨五点就去市场挑的新鲜箭竹,用山泉水泡了两个小时,去掉涩味后才切好的。”大熊猫怕热不怕冷,但夏天竹子容易变质,必须保证新鲜。”王莉说,除了空调,他们还会在熊猫馆的地面铺一层冰块,”冰块上盖着毛巾,既降温又不会太凉,伟伟最喜欢趴在上面打滚了。”

说话间,伟伟忽然坐起来,抓起一根竹子往嘴里塞,竹屑簌簌落在胸前。王莉赶紧掏出手机记录下这一幕:”游客们最爱看它吃东西的样子,昨天有个小朋友问我,大熊猫是不是每天都在吃?我跟他说,大熊猫每天要吃12到16个小时,剩下的时间都在睡觉,这样才能把竹子的营养都吸收进去。”

企鹅池:冰块堆里的”南极夏天”

最让游客们惊喜的,是企鹅馆的”冰爽派对”。洪氏环企鹅的家门口,堆着一座半人高的”冰山”——其实是用食用冰块和碎冰混合堆成的,表面还点缀着几颗冻硬的胡萝卜条。五只企鹅排着队从空调房里出来,摇摇摆摆地往冰堆走去,其中一只最活泼的”小蓝”,直接跳上冰堆,扑棱着翅膀滑起了”冰滑梯”,溅起的冰碴子在阳光下闪着光。

“洪氏环企鹅生活在南纬50度到60度的海域,那里的水温只有2到10℃,所以我们的企鹅馆必须保持15℃左右的低温。”饲养员李阳指着池边的温度计说,”除了空调,我们每天都会换两次冰,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你看这些冰块,都是用纯净水冻的,不含任何杂质,避免企鹅误食。”

企鹅们显然很喜欢这份”夏日特供”。有的站在冰堆上梳理羽毛,有的趴在冰面上打盹,还有一只叫”圆圆”的雌企鹅,正用喙啄着冻硬的胡萝卜条,啄两下就甩甩头,好像在说”这冰萝卜真带劲”。李阳笑着说:”它们的食谱也会调整,夏天会多喂些多春鱼和小黄鱼,这些鱼肉脂肪含量高,能帮它们储存能量;冬天则会增加磷虾的比例,补充蛋白质。”

从”物理降温”到”心理降暑”:动物们的夏日关怀清单

在武汉动物园,每个动物的”降温方案”都是量身定制的。除了看得见的空调、冰块、西瓜,还有许多藏在细节里的用心:

  • 阿拉伯狒狒和赤猴:它们的场馆加装了遮阳棚和喷淋系统,每天上午十点和下午三点会定时喷水,模拟热带草原的阵雨;
  • 火烈鸟:浅水区的水位降低了十厘米,露出更多阴凉的滩涂,它们可以踩着泥巴避暑,粉色的羽毛在水面投下斑驳的影子;
  • 灵长类动物:饲养员会在它们的活动区挂一些湿毛巾,猴子们会自己扯下来擦脸擦手,像极了人类的”降温神器”。

“动物的感知比人类更敏感,高温不仅会影响它们的食欲,还可能引发应激反应。”武汉动物园动管部部长张敏介绍,为了让动物们安然度夏,园方提前一个月就制定了《夏季动物防暑应急预案》,除了硬件升级,还增加了保育员的巡检频次,”每天早上七点到晚上九点,每个场馆至少有两名保育员在岗,随时观察动物的状态。如果发现哪只动物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我们会立刻调整降温措施。”

当人类与自然同频:一场关于生命的温柔对话

暮色渐起时,动物园的游客渐渐少了。胡宇磊蹲在河马池边,给”小河”递上最后一个西瓜:”今天表现不错,明天给你留最大的那颗。”小河这才慢悠悠凑过来,低头啃着西瓜,嘴角沾着的汁水在夕阳下泛着金光。

不远处,赤大袋鼠的内室里,张熙正收拾着空了的沙拉碗,听见袋鼠们在空调风里发出的轻微鼾声,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熊猫馆的空调外机”嗡嗡”运转着,伟伟已经换了三个姿势,此刻正抱着竹子蜷成一团,像个毛茸茸的圆球。

这或许就是动物园存在的意义——它不仅是动物的庇护所,更是人类与自然对话的窗口。当我们为动物们准备西瓜、空调和冰块时,本质上是在学习如何与不同的生命共情。那些藏在细节里的用心,那些对”毛孩子”的牵挂,最终都会变成这个夏天里最温暖的注脚。

夜色渐浓,武汉的温度终于降了下来。但动物园里的故事还在继续——明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时,新的西瓜会被切开,新的沙拉会被端上,新的冰块会被堆起。而这些毛孩子们,也将在人类的守护下,继续过着属于它们的、清凉而自由的夏天。

为您推荐